第500部分 (第1/4页)

不能控制这群叛贼当然是因为当前国内外形势都不允许,目前国内改革派必须借助清算杨玄感同党的机会大力打击保守势力,确保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而对外必须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在国内政局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之前,中土并不具备进行南北战争的条件,所以不能招抚,不能向国内保守势力妥协,更不能激怒突厥人提前引爆南北战争。

不可能控制这群叛贼,说明圣主对齐王和这群叛贼的野心都有清晰认知,这股新兴力量可以利用,可以榨干吃尽,但绝不能做东郭先生,养虎为患。

安州太小,奚族太弱,收复安州的功劳并不大,虽然安州的收复直接改变了南北对峙之局,但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种隐藏在背后的利益,相比起来,彻底摧毁远东霸主高句丽,这个功劳就大多了,毕竟先帝打了一次无功而返,而圣主连打两年都未能攻克,高句丽已经成为中土人心中难以抹灭的阴影,所以只要第三次东征凯旋而还,圣主的武功就有了,中央的权威也能再上层楼。

十月初二,河北博陵郡,行宫。

苏威、封德彝与阿史那思摩、史蜀胡悉继续谈判。

苏威明确告诉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李子雄和白贼都是中土叛贼,他们的军队都是中土叛军,虽然这支军队现在都在塞外,但依旧是中土的心腹大患,随时都会危机长城安全,所以中土官方要穷追猛打,斩尽杀绝,永绝后患。当然,考虑到南北关系,诸如齐王那样不经协商就擅自出塞剿杀的事肯定要杜绝,因此苏威提出建议,只要突厥人同意,中土大军马上北上围剿李子雄和白贼。

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一口拒绝。这支叛军既然到了塞外,在我们的地盘上烧杀掳掠,当然由我们剿杀,但这支叛军来自中土,与你们脱不了干系,而我们剿灭他们后对中土亦是有利,所以中土于情于理都要给我们一些补偿,比如重新开通怀荒边市,比如允许更多的胡贾到太原、蓟城等北方重镇进行交易。

双方讨价还价,争论不休。

十月初二,古北口。

武贲郎将赵十住风尘仆仆抵达古北口,与郭绚、慕容正则交谈一番,大致了解安州战局后,遂提出约见杨恭道。

当日下午,赵十住、慕容正则与杨恭道会晤于边市。

赵十住先把近期内由圣主下达的一系列人事调动告之杨恭道,然后提出一个要求,他要马上见到李子雄或者白贼中的一个,就长城内外形势的未来变化商讨具体对策。

杨恭道一口答应。

。。。

第八百一十四章 从善如流

十月初二,安州,武列水。

冯鸿第三次赶西岸谈判。

对阿会正来说,谈判的首要目的是拖延时间,但中土人也是如此,也是以谈判拖延时间,消化和巩固前期战果,并从长城内赢得更多支援,所以中土人表现得咄咄逼人,一旦条件成熟必然展开决战。而奚族非常被动,唯一希望就是突厥人,因此冯鸿的谈判,始终以打探虚实为第一要务。

第三次谈判中土方面只有孔颖达一个人,且非常强硬,从容中透出一股急躁。冯鸿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异常,再加上辱纥王孟坝的无故“缺席”,足以说明风云联盟内部发生了某些不利变化。

下午冯鸿返回东岸,把所见异常告之阿会正,最后谨慎说道,“大王,昨夜我们接到的消息,可能是真的。”

自两军对峙以来,西岸那边的奚人想方设法联系东岸的“亲朋好友”,极力游说劝降,而东岸这边虽然人心惶惶,但一则实力还在,二则突厥人还没有出手,安州形势尚不明朗,其三阿会正的告诫还是发生了作用,生死存亡之际,不能盲目站队,中土和突厥两大强者一旦大打出手,奚族夹在中间极有可能灰飞烟灭,所以还是静观其变的好,因此东岸这边也就将计就计,竭尽所能套取情报。结果昨夜就从西岸传来一个好消息,突厥人出动了,鬼方告急,白狼调兵支援,孟坝率军连夜北上而去。

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从突厥与奚族的主从关系,从东北之利对突厥人的重要性,以及从时间上来推算,突厥人也应该出兵支援奚族了,虽然中土是个庞然大物,但悍然入侵突厥人的一个有力别部,触及到了突厥人的底线,阿史那咄捺即便与始毕可汗有矛盾,此刻也不会置突厥人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必然有所行动,展现出突厥人强硬的一面,就算他不敢与中土撕破脸大打出手,最起码也要在安州战场上与中土形成对峙,遏制中土的攻势,一方面最大程度维护突厥人在东北的利益,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