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自然他不会晓得,比他年长了整整一个甲子还多的沈莱舟老先生当时也在为医药费犯愁,他犯的不是血小板减少症,而是肺气肿。与刘瑞旗不同的是他并非没有钱,而是偌大的资产几乎所有的钱抄的抄走了,余下的冻结了起来,每个月只有60元的生活费,供养着包括老保姆奶婶婶在内的一家4个人。同样沈老先生也选择了锻炼身体,自然不会是长跑,而是让小外孙搀扶着到襄阳公园去散散步、打打太极拳……

就在临近中学毕业的那一年,刘瑞旗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对他整个学生时代的褒奖。老师让他在班级里讲讲话,他腼腆地低着头,死活不肯。老师坐在他身边苦口婆心足足劝了他15分钟,结果长叹一声站将起来……几乎所有他中学里的同学都认为刘瑞旗老实得近乎木讷,口才不好,不会讲话……今天恒源祥集团的职工,听着他们的总裁不用讲稿,脱口而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还几乎没有什么重复的词汇,要是知道了当年的情景,真不晓得他的口才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1976年4月,18岁的刘瑞旗中学毕业,被分配到黄浦区百货公司工作。孩提时代已经结束了,刘瑞旗长大成人。他带着父母的无限期盼和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勃勃雄心走进了社会,不知道怎么样的命运会等待着他!

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近10年,与他同样企盼着命运转折的是步入耄耋之年的沈莱舟。诚如唐代诗人李群玉所言:“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微茫梦一般”,人们不会总是去回忆梦幻一般的过去,向往的是充满诱惑与期待的明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蛰伏 2(1)

他从钢精搪瓷店一个最普通的学徒工做起,跌打滚爬,历经磨难。坚韧不拨的意志和百折不饶的信念支撑着、激励着他。他埋首苦干,成就着自己的一番事业。

南京路,十里长街。这里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发祥地,先施、大新、新新、永安四大公司将现代化的商业理念和经营手段带入了中国,促进了中国商业的繁华。这里商肆林立,鳞次栉比,顾客盈门,挥汗如雨。这里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大街,在全国独一无二。

1976年4月22日,位于四川中路上的黄浦区百货公司大楼,叽叽喳喳,一下子涌进了160多位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男女青年。这是还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黄浦区百货行业招收新职工最多的一次,现在在南京路各大百货公司担任经理、副经理中的不少人,就是在那一年进入黄浦区百货业的。

新职工报到以后,区百货公司将他们分成4个小组办了4天学习班,根据刘瑞旗在学校里的表现,再加上他还是共青团员,于是领导上就安排他担任其中一个小组的副组长。刘瑞旗个子矮小,语言不多,丝毫也不引人注目,在分配前最后的表态中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服从组织上的分配。”于是他被分配到了位于南京路上的长风钢精搪瓷商店当营业员。商店地段不错,就是现在海伦宾馆的旧址,但行当并不理想。百货业有软百货与硬百货之分,所谓软百货就是绫罗绸缎、床上用品、绒线羊毛衫,一般说来工作比较干净轻松;而所谓硬百货,就是与钢精锅子、面盆痰盂、热水瓶打交道,工作比软百货要吃力多了。

据一直在长风钢精搪瓷店工作的俞康美回忆:1976年的4月下旬,店里来了一个新职工,十###岁的样子,个子不高但很精神,尤其是一双大眼睛,始终闪着智慧与明亮的光,他穿一双布底鞋,一身咔其布中山装,非常朴素。他便是刘瑞旗。经理安排我当他的师傅,让他跟着我当学徒,我坚决不同意。其实干我们这一行的,入门非常简单,需要的就是眼明手快腿脚勤,看几天就什么都会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师傅。再讲我自己年纪也不大,20岁出头一点,自己也不懂什么,拿什么去教人家?这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什么师傅?我始终认为他非常出色,会做出一番事业。与刘瑞旗同柜的一位老职工姓朱,论年纪或者资历经验倒是够当师傅了,可惜是个资本家,自然也不能当师傅,连称谓也不能带“师傅”二字,大家都叫他老朱,刘瑞旗也跟着这么喊。于是门市部的副经理戚岳定就亲自做了他的师傅。

一开始刘瑞旗非常努力,再加上他住的地方离店不远,每天一早七点多就过来上班,第二个到的便是老朱,他有一把钥匙,负责开店门。刘瑞旗一进来便是扫地拖地板擦柜台,将每个师傅的茶杯洗得干干净净,随后是倒痰盂,最后从仓库里把货一一摆上柜台,热水瓶一箱18公斤,搪瓷碗一箱30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