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收拾好行李,匆匆的和蒋堂说了声,在蒋堂失落的表情中匆忙离开了。

刚到庭院,就差点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定睛一看,原来是卫良信,而蒋权提着弓箭在后面跟着——明显又想去打猎。

“我说少夫人,你那么匆忙去往何方啊?”卫良信笑嘻嘻的说道。

“我当然是回娘家省亲啦!”宛兰不好意思的说道——本想绕开这几位客人的,偏偏现在撞上来,多尴尬啊!

“才几日就省亲?不打算好好招呼下我们吗?”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宛兰镇定了下,说道:“嗯?回家省亲也是尽下孝道。再说了,有蒋大哥陪着你打猎啊,逛窑子什么的,我还是该干嘛的就干嘛吧。”

卫良信故作神秘的样子,说道:“昨晚你有没有在居灶君附近看到一个黑影?”

“黑影?”宛兰疑惑了,“莫非是下人吧?下人出来走动很正常啊。再说了,你去那干什么的?”

“我当时也是肚子饿嘛呵呵。我去那居灶君找寻吃的时候,周围不太光亮。我看到一黑影一直驻守在一个屋子的窗前,似乎在和里面的人小声说话,之后就沿着屋子,偷偷摸摸的离去了。”卫良信神神秘秘的说道,搞得宛兰毛骨悚然的。

“行了,一大早就说这些没用的东西!”蒋权冷冷的打断他们的话,自顾自的走出大门。

“所以啊!我也是好心提醒少夫人,晚上好好呆在屋里,免得和那黑影冲撞了。”卫良信故作神秘的提醒着,接着随着蒋权离去了。

宛兰打了个冷战,“莫非是什么鬼怪吧?”觉得这院里冷飕飕的,仿佛有那黑影盯着她一般,赶忙将行李提了提,赶忙离去。

太阳照在身上是多么的暖和啊!就算是空气都变得格外新鲜呢!

《诗经》有句诗写得不错,“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言告师氏,归宁父母。”说的就是女子归宁,一路上欢喜奔走归家的。宛兰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放下平日里本应由的矜持,露出归家儿女的情绪,一路快走,恨不得飞到家里啊!

很快,南越城池显现在面前——蒋府在南越城池的西边,这城池是必经之路——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朝气蓬勃了。且看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尚且不说这弹丸之地没多少人马了——没有哪个不是喜上眉梢,欢声笑语的。

宛兰穿过城门,番禹城还是一样的喧闹不已。只要径直往东走就行了,但她还是情不自禁的往南边挪着碎步,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是啊,总觉得心里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吸引着她,促使她往南走——直觉告诉她,要寻找的东西,一定是在南边转角处。

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宛兰就觉得心跳加速了,如同恐惧能让人心跳加速一样,迫近的好奇心也能让人心神不宁。

越来越近了。

越来越近了——没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还记得当时第一次来番禹城的时候,她曾救下一个小男孩,自己险些被马蹄踏成残废,结果自己被救了出来;之后因恼怒了蒋权,又险些被剑削成肉泥的时候,最后还是得救了。如今故地重游了,昔日的危险已然逝去,如今谁还记得当时那番风波?

常言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这样一种动荡之后,随着车水马龙,早就变得欣欣向荣了。

然而,宛兰不自觉的侧过头去,望着转角处。然而她看到了什么,除了沿街小贩的叫卖以及过往的行人,她所要寻找的却不在了。

“寻——千——亿——”

脸上温润了几行,那是泪划过了。

半个月前,他总是在这里摆摊,为他人读信,撰写信函。如今消散在人群里,哪都寻不回了……

哪怕只是见一面都好啊!

可惜天不遂人意啊!宛兰转过身,将包袱提了提,默默的往东城门而去。“在人潮涌动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渐渐跟不上大家的节奏,独自一人望着别人的欢声笑语,徒留下惋惜的背影……”

沿着小河一直往北走,那是家的方向,也是心灵的归宿。

尽管家离得挺远,脚也走酸了,但宛兰还是鼓足干劲,边走边歇息,尽力的往家一点点赶去。家,是多少人心中的大后方,累了倦了,往后一靠便是温暖的家了。

约翰·丹佛有首《乡村路带我回家》,不正是所有游子的心声吗?宛兰轻轻的哼起,脑中浮现家的相貌:

乡村路带我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