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好好的迁什么都简直是劳民伤财!”

孙老对李远方摇了摇头说:“远方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不是搞过个什么算卦的软件吗对四书五经你应该有一些研究吧《尚书》里的那篇《盘庚》你有印象吧!”陈老有些不愿意地对孙老说:“老孙头你明明知道我是大老粗当着我的面说什么四书五经你这不是故意让我难看吗?”李远方倒是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对《盘庚》我的印象很深盘庚之所以迁都只因为前朝旧臣的积习难改带坏了朝野的风气。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所以盘庚决定迁都换个新地方削弱前朝旧臣的势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改变风气、移风易俗的效果。”

孙老赞赏地看着李远方笑着说道:“孺子可教也果然一点就通你不觉得现在京城里的风气不太好而且地方也太挤了吗?反**喊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其实和京城里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外地调过来的但在下面具体办事的人却大都是原来就住在这个京城里的领导喊破了嗓子下面的人给他出工不出力领导再怎么使劲又有什么用?京城里都这样子你说下面的省区市又能收到几分效果?但要不把**反掉对我们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又非常不利想来想去也就有迁都这一个办法了。”

孙老一提到《盘庚》李远方就知道了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有些不大明白皱着眉头问道:“老师叔为什么你要说南乡呢南乡那么落后交通也不是太达要是把都迁到那里去基础建设的投入比别的地方要大多了怎么不考虑南京、武汉、古城、成都这些当地的中心城市呢?”

孙老还没有回答旁边的肖老插话说:“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回答。从战略角度讲南京快到海边了是不大合适的而且在历史上凡是建都在南京的朝代没有几个长久的所以老人家当年就坚决反对把都放在南京。至于武汉和古城算起来倒是正好在中心地带但这两个城市现在的气候条件都不大好。而且武汉有些乱还有上游的水利工程这个隐患万一被人炸掉新都就会被水淹掉就算不考虑上游的水利工程武汉也是年年都要抗洪把都建在那里很麻烦。古城呢到夏天的时候很缺水而且古城人比较懒散缺少一种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也不是个最理想的建都的地方。成都处在蜀中的天府之国气候条件倒是不错而且用水什么的都很方便但要把都放在成都看上去有些偏安之嫌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也不大合适。再说了迁都的目的除了改变一下风气外主要也因为现在这个京城有些太大了各方面的资源都特别紧张连维持都的正常生活秩序都成了为全国各地的一个沉重的负担。真的要迁都就应该让新都成为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就像以前把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现在的京城作为政治文化中心那样。新都只带走政治中心的职能而把文化中心的职能留在这里。那样的话就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都那样城市用不着大太城市小了建设的压力会轻了许多。因为城市小了后人也会少许多想改变起风气来也就相对容易多了。南乡这个地方交通条件和那些特大型城市相比虽然差了点但6路方面有大京九通过水路方面往北不远就是长江而且已经有个比较上规模的国际机场稍稍扩建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交通展的潜力比北京要大得多。开始振兴全国的经济以后我们搞过开放沿海后来又搞了西部大开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中部地区怎么开还没有出**新的措施但只要把都放在南乡中部地区的经济自然而然会被带动起来。最主要的你不觉得南乡人甚至河西省的人都特别朴实吗?不管是现在的京城人、南京人、武汉人、古城人还是成都人怎么都没有南乡人来得朴实。既然迁都是为了移风易俗为什么不干脆找一个民风最朴实的地方呢?”

虽然肖老分析得还不是太透彻但李远方已经基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点了点头说:“迁都这么大的事情光是几个国家领导人自己决定不了吧怎么也得放到人大会上去讨论那些人大代表能同意吗?迁一次都所需要的资金不会比三峡工程少多少吧。现在可不像以前了我们这个国家还是挺讲民主的要是人大代表不同意迁都肯定是迁不成的。”

孙老笑了笑说:“这个问题我们这些糟老头子和你这个小娃子都能想明白那些参政议政的人大代表能想不清楚吗?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迁都的好处要远远大于所带来的麻烦。而且投资的问题没有你想象的要那么多国家只要出资简单地建一下中央政府和各部委的办公场所别的建设只要放出点风声来像你这样的有钱人还不会争着往那里投资?不但花不了多少钱而且还能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都全面调动起来省得一天到晚搞搞这个新政策搞搞那个新政策来促进消费调动社会资金到头来还起不到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