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的理由舅公你相信就行了。”钱老皱着眉头再打量了李远方几眼然后说道:“是不是跟玄学有关?”李远方惊讶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钱老听了一口气说:“你说宋先生连踩着树梢飞上山都可以还有什么事情不可能生的我相信你就是了!”

李远方前脚刚回古城当天中午从北京来了个段作家和万作家另外还有经济日报社的路记者。这三个人是从闻紫英那里得到的消息特意来采访宋力忠的。

段作家和万作家都是国内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虽然从闻紫英那里得到了与宋力忠有关的情况但像他们这样的名作家当然要自重身份的。于是通过关系到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经济日报社进行了初步了解主要是看看那个二十年前的宋思国是不是真的像闻紫英所说的那样著名、那么厉害另外也要看看现在的宋力忠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没有可能是当年的宋思国而同时具有两种身份的宋力忠本人有没有让他们这样的名作家出手的必要。虽然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因为当时在美国信息产业就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展宋思国又实在是太有名所以查起宋思国的资料来比较方便几乎当天就得到了所有的资料。但调查起宋力忠却比较困难只知道他是某个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名义上的老板做生意的手段特别高明而且好像还练武功在当地威望特别高更多的就不好找了。但不管怎么的现在的是个宋力忠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以他的地位应该不会说假话所以宋力忠就是宋思国应该可以相信。

为了提高成功的把握闻紫英打出去的不止一个电话但找到的只有段作家和万作家两人这两个作家的想法差不多在调查取证的时候碰到了一块两人一商量既然是个这么厉害的人物干脆一起合作写这篇人物传记算了。路记者则是在两位作家到报社进行调查的时候听说这件事的以他敏感的职业触觉认为这很可能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于是跟领导请示后跟着两位作家一起到了梅山镇。

对钱乐敏来说宋力忠这种人物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稀罕所以当她从李远方家回到梅山镇并由李远方带着见过宋力忠后回头就给她老爹钱丰打了个电话。

作为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宋思国当年的大名钱丰当然是如雷贯耳的而且因为在官场上地位不同钱丰还比钱老多知道一些内幕消息。宋思国当年的那份建议书对国家制定市场经济政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到了后来每当在国家经济政策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疑难问题的时候当时的领导人都不无遗憾地说道:“要是找到宋思国就好了!”因为老领导经常这样说现在的领导印象很深尽管老领导已经去世多年了还记得比较清楚所以在闲聊的时候曾经向钱丰等谋士提起过。

钱丰和一般的官员不同因为和李远方接触得比较多知道所谓的那些江湖人背后是什么实力、都是什么样的地位。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高手”的江湖中重量级人物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在当地的势力、资产等方面都是非常惊人的这样的人肯定不会随便乱吹牛如果不是事实就不可能把两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凑到一起何况这是从李远方口里说出来的应该是事实。所以当钱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特意向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

目前国家正是经济和国际全面接轨、西部大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刻一个像宋思国这样的高人当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就算经过这么多年宋思国已经变成了宋力忠早就没有当年的风范了但仅仅从完成老领导的一个心愿来说确认一下宋力忠的身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领导为之动容。

钱丰是在上午开完一个小范围的政策研讨后在会场上直接把这事说出来的当时在场的除了有关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外还有几个国内著名的经济、金融学家这些专家中有个来自香港特区的证监会高级顾问蒲之华。

蒲之华是国际著名的银行家辞去香港特区某委员会主席职务后被证监会聘请为高级顾问为正规中国的股票市场出谋划策。蒲之华当年也是在哈佛大学读的经济学博士不过他入学比较晚他在哈佛大学上学的时候宋思国已经完成了博士后阶段在校任教了。所以虽然蒲之华的年龄要比宋思国大上几岁算起来还算是宋思国的学生。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宋思国的小提琴拉得特别好蒲之华擅长欣赏西洋音乐所以两人有种知音的味道当年曾经是密友。

因此一听钱丰说起宋思国的消息蒲之华比任何人都要激动连领导在场也顾不上了急声问道:“宋先生现在在什么地方我想马上拜访他去!”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级别越高的领导就越是亲民也越讲民主所以在场的领导对蒲之华的逾越并不在意笑着对钱丰说:“钱主任先回答蒲先生的问题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