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你此去清理户籍。可知定山、松峰二府,共有多少人口?”宋玉却先问着。

这是才办的事,沈文彬不暇思索。开口就来:“定山、松峰二府,都是小府,又经过流民兵乱,有些残破,但不管怎么说,一府二十万人总有,其中。定山约二十三万、松峰有二十五万,两府相加,便是四十八万!”

“才两个府。就有近五十万人口,那开垦情况又如何?”宋玉又问着。

说到这里,沈文彬的脸色就有些不好,显是想到什么阴郁之事。连着声音。都有些低沉。

“两府开垦情况,可说败坏之极,良田多为世家占据,百姓地产贫乏,又经过战乱,误了开垦时间,便是没有水旱天灾,也需主公救济……”

说到这里。心里隐隐约约,就猜到主公要说什么。

“照啊!”宋玉一拍手。

“一个府。最少二十万人口,多的就有三四十万,逢着乱世,若是打下,都需孤救济!这需要的粮食如山如海,从哪里来?”

“……可命世家募捐……”沈文彬额头滴下冷汗,沉默半天,才憋出这句话来。

“嘿!那群硕鼠,不趁机囤积居奇,操控粮价,便是有良心了!”宋玉冷笑说着。

虽然这些世家,平时顾着名头,逢着灾年,还说不得有些施粥之类,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先不说。

现在还是乱世,粮食就是命根,谁愿借出?除非将所有世家杀尽,但就算是宋玉,也不敢如此。

“要说毁家纾难的仁义之士,各朝都有,但寥寥几个,又怎济得了大事?当然,也可用兵强行逼迫,但这样,孤积攒的德行就没有了!”

宋玉徐徐说着。

“现在引进城隍信仰,不仅可以迅速稳定民心,还可开垦大量田地,增加亩产,这都是实实在在的!”

“天下争龙,贵在先机!孤有城隍,每下一地,平定的时间,都要大大减少,这是多大优势?”

“与这些相比,区区几府信仰,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天下尽在吾手,那吾家福地,自是天下第一福地!又何惜现在小小损失?”

这些话,半真半假。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宋玉和方明乃是一体,有好处当然要先考虑自己。

宋家算是外人,给些边角就可。

但这些思量,也是合情合理,乃是宋玉考虑许久,才抛出来稳定人心的。总的说起来,就是用以后利益,消弥现在不满。

毕竟,他也需照顾自己家族和属下的想法。

不然,放任属下和城隍生出间隙,对宋玉大业,也是不利。

果然,听了宋玉话语,沈文彬眼光闪动,似在思考着其中利弊。

片刻后,拜服说着:“主公深谋远虑,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倒是属下鼠目寸光了……”

至于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只有天知道了。

但宋玉不管,至少这态度出来,表示沈文彬对城隍独占信仰,已经大体能忍耐了。

能说服他,自然也能说服其他人。

更何况,当组织内部起矛盾的时候,若不想对内镇压清洗,白白消耗实力,那对外转移矛盾,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自古以来,最好的粘合矛盾的手段,就是利益!!!只要造出足够多,足够大的利益,自能将手下团结一心,奋力进取!

宋玉就笑着说道:“有了城隍神祗,孤的吴南,都是丰收,现在积蓄的粮草,不仅足够接济两府,还可支持作战,这天时在手,粮食充足,孤的大军,可是等待已久了呢!”

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宋玉手下的大军,也是休整完毕,随时可以起拨。

不仅如此,降卒经过新兵营整训,也可一用。

沈文彬就说着:“莫非主公要用兵?”

“不错!降卒都整编完毕,孤的大军,又增加了十个都,不仅如此,新兵营还在源源不断地招人,供应新血……虽然吴南要保持民力,不能催谷太过,但豫章四府,可还有不少流民呢!”

说到这里,宋玉心里,就有些得意。

这新兵营,乃是他的独创,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大军提供高质量兵卒,还可以有效防止属下私募,拥兵自重。

虽然花费不小,但宋玉家大业大,粮食和矿产金银,足够支撑。

这点大利君权,表现出来,就是军气汇聚,大部分都在宋玉身上,赤蛟得了此助,鳞甲鲜明,威势更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