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图际趸蛘呶�毡静�房�帕艘桓鼍薮笫谐〉取��鸥葱恕⒊沙て鹄吹摹�

即使它是美国世界战略的一个环节,但是,他们对我们非常宽容,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这次我们向对方表示“体谅”,该让步的让步,掌握利他之心,这难道不是已成“经济大国”的日本应尽的职责义务吗?

基于这样的宗旨,该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讨论后,向日美两国递交了建议书。

在设计今后的“国家的模式”中,关键词除体谅(关心他人)的精神外,还有以德为基础的建国方略。

以前,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川胜平太教授曾说过“富国有德”。

他提出“立国不凭富而因德”。即有效使用财富的能力,以德行报答他人和他国的建国模式。不是通过武力或经济实力,而是以德行为他国做“善事”,获得信任和尊重。

我也认为应该把德作为国策的基础。这才应是曾经因追求本国利益而遭受惩罚的日本献于他国率先垂范的事。

日本的目标既不应是经济大国也不应是军事大国,而应是以德重建国家;既不擅长打小算盘的国家,也不是忙于炫耀军事力量的国家,而是以人类崇高精神之德作为国家理念,并与世界接轨。

一旦成为这样的国家,那么,日本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而且,也不会有企图侵略日本之辈。从此意义上讲,它应该又是最妥善的安全保障政策。

这样的“美德”是否被遗忘

中国革命之父孙文先生924年在神户进行一次著名的演讲。在此演讲中,孙雯比较了欧美和东亚文化的“王道和霸道”。

以武力支配人的文化,起源于欧美,中国古语称之为霸道。与此相对,王道在东亚源远流长,引导人们遵守道德。

孙文想警告当时想扩张军备、扩大领土方针倾斜的日本应该选择“王道”而不应该选择则“霸道”。遗憾的是,日本选择霸道,径直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且,战争结束后,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取得都是经济上的霸权主义政策。

但是,今后国家和人民如果不把以同情心、利他之心为根本“德行”的王道的生活态度作为基础,我担心日本有要犯大错了。

天台宗中有“忘己利他”的说法,意如其字。这是忘记自己,为他人尽力的佛教的教诲。因为“忘己利他”的发音听起来像“已是惩戒”,所以,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曾教导我:“追求物欲就已是惩戒。今后,自己的事情暂且不管,必须为他人竭尽全力。”

我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我强烈感觉到同情心和利他的美德在当今的日本社会已经丧失殆尽。

同情心或利他信念如果被遗忘,剩下的就只是一己私欲了。容忍和放任私欲的结果不就表现在现今的实态上吗?

以前,日本曾发生过年仅19岁的少年惨杀一家四口的事件。由于罪行重大,尽管罪犯没有成年仍然被判死刑。该少年自解法律,自认为没有成年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判死刑。

关于此事,报道该事件的杂志记者写道:“如果少年了解法律,那么该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但是,少年的知晓法律之前更应该知道不能杀人这个根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因为不能杀人、不能伤人,这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人生态度,也就是道德观的范畴。

以道德为基础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为什么我们失去了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呢?为什么忘记了同情之心、利他之心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主要是因为大人没有教导孩子。战后大约已经过去了60年,可以说现在的日本人没有受到任何道德方面的教育。我是战前接受了教育的人,所以,我非常清楚这些情况。

把尊重自主性扩大解释为放任自流,只是授予相当多的自由,而与之相对等的做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却没作任何教育。作为人,理所当然应该具备的道德,甚至应该掌握的经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规则都被我们忽视了。从前,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指针的是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这些宗教教诲成为我们经营生活时的道德规范。

即使暗中做坏事,也逃不掉神佛的慧眼,所以必遭报应。而默默无闻积累善行的人也不会被神佛视而不见的。这种观念来源于信仰,让人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正确的做人准则”

但是,近代的日本,伴随科学文明的发展,这样的宗教被不当回事了。与此相伴的是,人应该具有的道德、伦理、哲学等等逐渐被忘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