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贪赃枉法的,休要怪朕这个皇帝心恨!”

几名锦衣卫将跪在大殿已经呆滞的周延儒给架出了大殿,也难怪周延儒呆滞,早上还风光无限的一品大员礼部右侍郎,瞬间就成了阶下囚。崇祯后面的一句话,让群臣无不动容汗颜,就算以廉洁著称的东林大臣都有些心惊肉跳,包括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内,或多或少都收取过贿赂。

“这空闲礼部右侍郎一职,朕已有人选。宣倪元璐上殿!”

钱谦益闻及崇祯此言,突然明白了崇祯为什么要将倪元璐这个五品翰林修编也列为内阁成员,革周延儒的职,让倪元璐顶上,那不是正好入阁吗?而且还是一品礼部右侍郎,正好跟自己同阶。想通这节的钱谦益心头突然一震,崇祯这手很厉害,王承恩这个能揣摩崇祯心思的太监更厉害!难怪王承恩要特地去拜访一个五品的翰林修编倪元璐,将‘工商皆本’的奇策相赠。此时的钱谦益,突然觉得自己绝对是找对了王承恩,也庆幸王承恩选择了东林党,而不是齐楚浙党!

一会儿后,倪元璐匆匆进殿。崇祯站起身子朗声道:“宣朕旨意,倪元璐官封礼部右侍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跪倒一片。

章33 太监封爵

“这内阁成员,众爱卿还有何异议?”

“臣——无异议——”

谁还敢有异议!这唯一有异议的周延儒瞬间就从礼部右侍郎变成了阶下囚!

“大明连年征战,内有乱民,外有后金,又恰逢连年大旱,朕每当坐在这龙椅上都如坐针芒!”

大殿下大臣寂寂无声,都知道崇祯一定有话要说。

崇祯面容一肃,朗声道:“宣朕旨意,朕登基三年内赋税免半!”

“皇上圣明——”倪元璐听到赋税三年内免半,这实出他的意料,减半成赋税这正是造福大明子民的举措,比倪元璐当初不加赋税的意思更为利民,所以倪元璐率先磕了下去朝崇祯鞠躬。只不过倪元璐心下奇怪,这样的话边关将士吃什么?军队拿什么去打仗?

朝臣也是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崇祯为什么要这样干?

崇祯没给大臣们思考的时间,宣布了今日早朝的第三件事儿:“为增加赋税方式来源,倪爱卿曾给朕上了封赋税奇策的奏折,要不是宫中发现了大笔的藏银,朕也不敢将倪爱卿的赋税奇策拿出来与诸位爱卿商议。”听到崇祯说‘宫中发现了大笔的藏银’,简直给群臣来了一记闷棍,让群臣一时间惊懊莫明。

“倪爱卿!”崇祯朗声道。

“臣在。”倪元璐步出朝臣队列。

“将‘工商皆本’赋税奇策宣读出来,让诸位大臣议议。”崇祯鼓励倪元璐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倪元璐整理了一下思维,继续道:“古者生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农也…故激励之,方为赋税新源之根本!”

倪元璐不仅仅将王承恩的‘工商皆本’全转换为文言文,更是将如何实行以鼓励工商业发展,从中谋取赋税的方式罗列得一清二楚。大殿内的群臣闻及倪元璐此言,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好在东林大臣们有钱谦益提前打过招呼,虽然不清楚倪元璐这‘工商借本’的细节,也知道今日早朝有这回事儿,可是细听‘工商皆本’之后,方大赫!

一改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实行的明代重农业政策,这群大臣如何不惊。可是,倪元璐连升五级后,群臣那看不出崇祯对倪元璐的偏爱,一时间满朝文武大臣,就算是有心反对‘工商皆本’也得掂量一下崇祯会不会因此而恼怒!

何况今天的崇祯让他们觉得遍体生寒,不声不响就找齐了周延儒的受贿证据,瞬间革掉周延儒这个一品大员,换上个五品翰林修编倪元璐,这雷厉风行的手段连周延儒以往的支持者都不敢在朝堂上为周延儒说话。

“臣以为,倪大人所言不虚。吾朝正逢连年大旱,百姓本就收成甚微,收取赋税困难,而‘工商皆本’将赋税转嫁于工商业实乃现下最可行的增加赋税来源方式。臣认为可行!”自从那晚见识过王承恩的见解后,钱谦益与倪元璐卧席而谈,这‘工商皆本’如何实行,有很多实行策略都出自钱谦益的见解,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