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王承恩大喝道:“周通领斧兵在前,陆安领火枪兵三千在后,轻装急援山西巡抚耿大人,切记保持距离以火枪射杀为主,重装斧兵斩杀临近后金兵马,在我没到之前不可冲杀!”

周通、陆安两人领命、急忙领了人马跟上那探子。

此刻王家私兵在上海长期训练长途跃野,急行军几里路然后马上投入战斗对于王家军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这时候领着关宁精锐铁骑的祖大寿策马跟上王承恩疑问道:“王公公为何不让我关宁军士前去支援?”

王承恩笑道:“祖大人的关宁铁骑虽然迅捷,可我还有妙用,何况这骡车粮草还需要军士护卫。”

王承恩那还有什么妙用,只不过准备一支预备队,同时让自己检阅一下花重金打造的王家私兵到底有几金几两。这一战不到万不得以,王承恩准备让祖大寿的三千关宁精锐铁骑坐坐冷板凳,守守粮草!

祖大寿听到这话,翻了一个白眼,拿关宁精锐铁骑守粮草,只有王承恩这太监能干出来!

章120 屠夫乱性

承恩连那几千伤残将士都敢拿去做诱饵,让自己能成大兵追杀,而现在反而去营救山西巡抚耿如杞带领的五千兵马,这也太离谱了吧

其实王承恩到是并不在乎陕西的五千兵马,他是在乎山西巡抚耿如这个人!

天启帝年间,耿如杞在山西任职,其上司命令他建魏忠贤生祠,耿如坚决不从。上司没办法,将魏忠贤像供奉于中堂,率官员参拜,耿如仍坚决不拜。他说:“我头可断,膝不可屈。况且我先祖因弹劾奸臣而获罪。如果膝一屈,我有何面目入先祖墓地呢!”

魏忠贤知道了恼怒异常,即令将耿如杞逮捕,诬陷得赃款六千三百金,定为秋后问斩。将行刑的时候,天启帝却挂了。

崇祯即位后,魏忠贤伏法。耿如杞获赦,升任太仆寺卿、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崇祯算是他耿如杞的救命恩人,因此耿如杞在得到京师危急的消息后,亲率雄兵五千保卫北京。由于在良乡与后金一战失利,崇祯竟然听信温体仁之言,不给耿如杞带领的五千兵马发军饷,致使士兵哗变,耿如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制止不了手下这些哗兵。

一个知恩图报,一身大义准备报效皇恩的廉臣,因为一次战败连军饷都没有,最后被崇祯下旨将其逮捕,斩首示众。后来,其子上书鸣冤,耿如杞被平反昭雪,加封左佥都御史。但是。人死了,加官进爵还有什么用呢?

既然王承恩能让倪元璐提前十四年坐上尚书的位置;并改变了袁崇焕不是被活剐,而是战死谢罪地命运,为什么就不能救救崇祯年间少得可怜的贤臣呢?

因此,王承恩急发兵前去救援山西巡抚耿如杞!

也该耿如杞倒霉,他的五千山西人马到是明军中的强力部队,可是经不起折腾呀!

抵达京师以来已经连续三日,朝廷将耿如杞的勤王五千人马换了三个地方驻防。士兵们疲惫不堪。接到兵部第三道驻防良乡的命令以后。耿如带着怨声载道的五千山西兵马急忙赶到良乡。

后金的兵马也正好在这个时候杀到了良乡。先是双方地探子看到了对方地兵马,于是两军各自摆阵撕杀。

耿如杞兵少,而且全是步兵,如何是战斗力强劲地后金铁骑对手,这场遭遇战本就对后金兵马有利,开战不久,明军顿时吃了大亏。

也亏得耿如杞这个文人竟手握战刀身先士卒。冲杀在第一线。可是兵败如山倒,耿如杞做文臣可以,带兵行武事却不是那块料,如何能有回天之策!

眼看着身旁保护自己的军士纷纷战死倒地,耿如杞正准备命军撤退,竟发现眼前气势汹汹的后金兵马的攻势开始减弱!

“友军——”耿如杞身旁军士欣喜大叫!

耿如杞抬头朝前看去,一眼就看到了后金抽调大队人马正在迅速转身,这种情况不是来了一支友军。后金兵马如何能在此就要胜利之时突然从主力攻击部队抽调人马出去!

随后。耿如听到了连续两排的火枪轰鸣声…

这支友军自然是陆安、周通带领,轻装急行军赶来救援耿如杞的四千王家私兵先锋。王承恩则领了本队人照顾炮车、后勤骡重车辆,行军速度自然慢。

王承恩却怎么也没料想到。自己的王家私兵中有一个不安定因素。那就是周通和那一千才经过一个月训练地重装斧兵!

陆安带着三千火枪兵急行军。跑过长途马拉松的都知道,徒步跑长途要的是匀速一保持体力,不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