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奈淖钟蜗芬源锏角�虻荡紊�兜哪康模�秃帽绕侄�奈牡锹犯拿���铰芬谎��

丁约翰打开CD,放的是他最喜欢的刘芳的歌。刘芳是个国内发烧界炒作的一个歌手,她的歌都是翻唱的歌,俗称“口水歌”。

现在正播放弦子原唱的《醉清风》。

月色正朦胧;

与清风把酒相送;

太多的诗颂;

醉生梦死也空。

和你醉后缠绵;

你曾记得;

乱了分寸的心动。

怎么只有这首歌;

会让你轻声合;

醉清风。

是我想得太多;

犹如飞蛾扑火那么冲动。

最后还有一盏烛火;

燃尽我。

曲终人散;

谁无过错;

我看破。

旋律优美,歌词婉约。

帕萨特轻快地行驶着,丁约翰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了青葱岁月。

Chapter 1 色诱(1)

丁约翰的本名其实不叫丁约翰。

他叫丁约翰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他的本名叫丁中华,六十年代出生在上海的潘家湾,上面有两个姐姐,由于是独子,父母对他一直非常宠爱,这也间接地培育了丁中华日后唯我独尊的个性。

潘家湾属于上海著名的“三湾一弄”,其建筑风格是上海著名的“滚地龙”风光。

“滚地龙”是指上海解放前穷苦百姓的住宅。解放前,由于连年战火,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现在的闸北、普陀和虹口等地,由于人多地少,又没有资金,难民们只能用毛竹和木片等搭建最简单的居住房。房子相连,如“滚地龙”一般。由此,“滚地龙”成为贫苦百姓的住房的代名词。“滚地龙”的房子最怕火,着火后,由于大多是木质结构,燃烧很快,而且邻里相距很近,火势蔓延很快。要命的是成片密集的房子,救火车也开不进来。这倒促使居民守望相助,因为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上海有句老话:“不要和住在滚地龙里的人打架。”因为他们只要招呼一下,一下子就会聚集几十条汉子。“三湾一弄”是上海著名的流氓窟,还有一个著名的流氓窟就是“虹镇老街”。

每逢下雨,丁中华家里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后来,家里有了点钱,重新翻造了房子。屋漏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但住在“上只角”的上海人一听丁中华住在“三湾一弄”都会摇摇头,城府不深的人还会说:“你原来是那种地方出来的人哦!”对此丁中华一直耿耿于怀。

丁中华自尊心极强,他发誓要出人头地,住好房子,过上等人的生活。虽然当时他也不十分理解上等人的生活是咋回事,但他知道肯定不是这种每天到给水站打水,早晨倒马桶的生活。

高中毕业,丁中华没有考上大学。读了两年机电学校后,经学校分配进入了国营红光机械厂。红光机械厂是家数千人的国营大厂,属于机电一局,在当时也算不错的企业。厂子离丁中华家也近,骑车只要半个多小时。

丁中华被分在钣金车间。当时丁中华所在的钣金车间的车间主任叫刘向东。在一百来人的车间里,丁中华在刘向东眼里只是泛泛之辈。车间主任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生产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关心这个新来的叫丁中华的青年工人的职业发展之路。

丁中华在默默地等待着机会,因为他是一个有梦有理想的人。同时进厂的年轻人下班后,大多聚在一起打牌,丁中华除了努力工作,还有意无意地找些老员工聊天,这样,他间接地取得了许多信息。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很快,丁中华的机会就来了。

单位福利分房,刘向东在曹阳新村分到了一套房子。恰逢厂里生产忙,刘向东忙得连周日也要扑在厂里,正暗自发愁新房子装修的事情。那时候,装修虽然不像现在这么考究,但至少也要简单弄一下,比如刷刷墙,贴个瓷砖啥的。

刘向东吃饭的时候和几个哥们说了心中的烦恼,说每天下班还要弄房子,这一个人得弄到啥时候啊!下班后,这个刘向东的哥们又将刘向东的苦恼和丁中华说了。

丁中华一听说这件事,立刻知道机会来了。马上叫上两个朋友,就向刘向东的新居杀了过去。一到刘向东的新居,二话不说,掳起袖子就干了起来。完事之后,刘向东要留他们吃饭,丁中华坚决推辞,他自己掏钱请帮忙的朋友吃的饭。

这几天活干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