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贝洛岗蚁并不只是在向下爬、捕猎和进食,它们同时也在寻找着最佳的路线。它们在突岩和光滑的石壁上曲折前进。有的时候甚至得身体倒悬,依靠六足和大颚来跨越那些令人眩目的危险地方。它们还以自己的身体来组成梯子或者桥梁。在这种情况下信心是必不可少的。要是有哪一只蚂蚁不小心失了足,那整个蚁梯就会坍倒,坠入万丈深渊之中。

103683号已经不太习惯完成如此辛苦的行军了。在那,在世界边缘的另一边,在“手指”创造出来的世界里,一切都简单到只需动动嘴就可以了。

如果它没有逃离“手指”世界的话,它也会变得和它们一样萎靡不振、无所事事的。因为它从电视里看到“手指”一直都主张力气花得越少越好。它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建造自己的巢,不知道打猎以获取食物,不知道奔跑以逃避天敌,况且它们也没有天敌。

正如一则蚂蚁格言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毁灭源于懒惰。”

103683号回忆着它在那、在正常世界以外的生活。

那些日子它都做过些什么?

它每天吃着从天上掉下来的食物,看迷你电视、用电话(用来将蚂蚁气味语言翻译成听觉语言的机器)和“手指”交谈。进食、看电视、打电话是“手指”生活中三件最主要的事。

它并没有把底细全部透露给那12位年轻的同胞。它并没有告诉它们那些和它交谈的“手指”可能只有纸上映兵的本事。它们甚至无法说服其他“手指”来重视蚂蚁文明并且和蚂蚁文明平等地对话。

正是因为它们的失败,103683号才打算反其道而行之:说服蚂蚁与“手指”联盟。不管怎样,它都确信这对地球上两个最强大的文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应该让两者的优势相融合而不是相互抵消。

它又想起了它的出走,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手指”不愿意它离开,它一直等到迷你电视里预报会有好天气才在第二天一大早从窗栅栏的缝隙中逃了出来。

现在还有最艰巨的难关要过,那就是说服它的同胞。那12只年轻兵蚁并没有一上来就对它的计划提出异议,这也许会是一个好兆头。

老蚂蚁和它的伙伴们终于完成了那一段危险的路程,飞渡到了地缝的另一边。趁休息的时候,103683号告诉其他蚂蚁为了方便起见。它们可以像它在远征军时的战友们那样用一个更短的小名来称呼它。“我的名字是103683号,但你们可以叫我103号。”

14号说它的名字并不是它们所遇到过最长的。以前在它们军团中有一只很年轻的蚂蚁名叫3642451号。其他蚂蚁得花很多的时间去叫它的名字。幸好,在一次狩猎行动中它被一株食肉植物吃掉了。

它们又重新开始往下走。

蚂蚁们在岩石上的一处凹窝中停下来体息,口对口相互交换已经被磨碎了的蓟马和芫菁。老蚂蚁反胃地哆嗦了一下。老实说,芜菁可不怎么好吃,即便已经磨碎了仍嫌太苦。

34、百科全书:怎样和别人打成一片

要知道我们的意识只是我们思想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在我们的思维中有10%是表露出来的意识,而90%是隐含在内的无意识。

当我们与别人交谈的时候,那10%的意识应该与对话者90%的无意识进行交流。

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克服阻碍信息进入无意识的障碍——不信任感。

其方法就在于模仿别人的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会在餐桌上暴露无遗。您应该把握这种关键时刻来仔细观察您对面的那一位。如果他一边说话一边把手捂在嘴上,那就模仿他,如果他用手指拿炸土豆条吃,模仿他。如果他经常用餐巾抹嘴的话,模仿他。

您可以对自己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在说话时有没有看我?”,“他是否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您在以最快速度重复对方所表现出的习惯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无意识中传递给他一条信息:“我和您是同一类人。我们有着相同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有可能我们有着相同的教育程度和相同的忧虑。”

——埃德蒙·威尔斯

《相对且绝对知识百科全书》第Ⅲ卷

35、生物课

数学课上完后便是生物课。朱丽径直来到“精密科学”实验室。白瓷砖实验台上放着些短颈大口瓶,里面用甲醛浸泡着些动物胚胎,还有脏兮兮的试管,发黑了的本森煤气灯和累赘笨重的显微镜。

上课铃响了,老师和学生们纷纷走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