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最大的问题是,开凿运河的投入是一笔天文数字,而泰国政府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必须要引入外资。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如果运河分成三期修建,先达到通行10万吨货轮的能力,初期投入至元。这还是按照开工时的币值计算,运河的初期工程大概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完工,算上通货膨胀的话,那么就得在15年之内投如果用运河建成后的全通航能力来计算的话,这笔投入至少需要花20才能收回来。如果算上后面两期工程的话,修建运河的投入至少得花5年的时间才能收回。这还是必须保证运河以最大通航能力运转。

很明显,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不涉及到国家根本的战略利益的话,开凿克拉运河绝对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再说了,历史上,绝没有私人投资开凿两洋运河的先例,而且都是在涉及到国家根本战略利益的时候才会考虑开凿两洋运河。

看完手上的文件时,凌天翔心里也有数了。现在“黄氏集团”就在与泰国政府谈开凿克拉运河的事情,而且“袁氏集团”,以及另外几家共和国的私营集团公司也参加了这个项目。泰国政府已经基本上同意了由外资民营企业与泰国的一些大型企业联合开凿运河的方案。而初步工作就是进行实地的测绘,确定运河的线路。

这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开凿运河就如同修建公路,但却比修公路要复杂得多。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勘测工作都已经相当不错了。更重要的是,克拉地峡附近是泰国分裂主义最活跃的区域,还要涉及到迁移大量原住民的问题。因此,勘测工作肯定不会很顺利。

“看来,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凌天翔放下了文件。

“确实很棘手,不然李明翰也不会考虑请我们去帮忙。”

“那你认为怎么样?”

“反正只是安全保护工作,我看问题不大,而且李明翰并不要求我们立即派人过去,等新兵的训练工作完成后,我们也有足够的人手了。”

凌天翔微微点了点头,初期的投入应该不是很大,而且现在要做的也只是初期的准备工作而已,还不需要伤脑筋。

卷五 丛林战刀 第七节 军团重组

甘宁军带着人去了德国之后,从另一条渠道招募来的到达了。为了给袁德良安排点事情做,凌天翔让他担任了齐建军的副手,另外换回来休整的肖遥等队员也加入了教官团队。具体负责培训的是齐建军,这也算是他担任军团教导司令官的第一份工作。

齐建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规划了军团的训练制度。新兵被分成了12个班,每个班50人出头教官督导普通的体能训练。更进一步的训练则是由各个班交叉进行,在完成了第一期2月的基础训练之后,12班的新兵将按照能力,以及在战斗中的任务分成了狙击手、侦察兵、机枪手、突击手这四大类,重新组建训练团队,进行专项能力训练。当然,并不是一个新兵只掌握一种战斗技巧,按照凌天翔提出的要求,每一名新兵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战斗能力,同时最优秀的一批将被挑选出来接受第三期的强化训练,完全按照特种兵的要求进行的能力提高训练。

前两个阶段的训练时间为四个月,这时候大部分的新兵都具备了战斗力,可以编入作战部队,如果到时候伊朗战争还没有结束的话,或者是军团介入了伊拉克内战的话,那么就将被轮番派遣到前线作战部队,由顾卫民安排参战。被筛选出来的一批新兵将接受第三期两个月的强化训练,到时候将基本上达到特种兵地战斗能力。在凌天翔地计划中,这批人员才是军团的主力部队。

随着军团规模扩大。加上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凌天翔对军团地编制也做了调整,准确的说,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为军团制定了新的编制体系。

三支战斗部队的编制仍然没有变,不过却都升级为大队。之前直接由凌天翔指挥的小队撤消,他与袁德良直接指挥军团的第1大队,顾卫民为第2队大队长,甘宁军为第3大队大队长。

三支大队地人数并不一样,其中由凌天翔直接指挥的第1大队有人。除了平时与凌天翔一起行动的小队之外,另外210编成了三个中队,分别任命了一名中队长。每个中队里有一个由中队长直接指挥的小队,另外六支小队分成了两个战斗群,每个群有三支小队,而这三个小队的成员都来自同一个国家,这样在作战时才好相互配合。顾卫民的第2队有210人,顾卫民直接指挥一个中'210。编制与顾卫民的大队一样。

三个大队都有独立地战斗能力,为了避免信奉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