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快到年底时,苏联发动军事入侵,威胁着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个独立民族,这三个民族都没有抵抗就自动缴械,并最终归属于苏联。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迫于苏联势力的威胁也被吞并了。芬兰在威胁面前不肯低头,但是苏军一次入侵就占领了整个芬兰的领土。常为上述吞并行径打着的一个幌子就是苏联需要这些领土来防御纳粹德国的突然袭击。但是当战争已结束、德国被彻底击败以后,斯大林并没有表示放弃对所占据领土的控制(不过,这两个国家都没有他的追随者)。

第二次大战结束时,苏联占领了大半个东欧,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在整个占领区建立了顺从苏联的共产党政府。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府也在南斯拉夫出现了,但是该国没有苏联军队,因而没有变成苏联的卫星国。为了防止东欧其他共产党国家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斯大林在东欧的卫星国也搞了清洗异己分子的运动。就是在第二次大战刚结束期间,美国和苏联开始了冷战。虽然人们宣称杜鲁门和西方领袖们对发动这场冷战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斯大林做得也真有点过分。

195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一伙医生由于阴谋暗杀苏联高级官员而被捕。这听起来使人感到斯大林在计划另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但是1953年3月5日,这位73岁的独裁者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逝世了。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红场陵墓里,和列宁的遗体并放在一起。但是在几年之后(特别是在1956年2月赫鲁晓夫的演说之后),斯大林的名声在苏联一落千丈。

斯大林的家庭生活并不很幸福。他1904年结婚,但三年后他的妻子就死于痨病。他俩的独生子雅各布在第二次大战中被德国军队捉去,德军提出要互换战俘,被斯大林拒绝,雅各布死在一所德国的俘虏营中。1919年斯大林再度成婚,这第二个妻子也在1932年死去了。据报导说是自杀,但有谣言说是斯大林杀的,或说是他指使人杀的。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生有两个孩子,儿子是苏联空军部队的军官,后来变成了酒鬼,于1962年死去,女儿斯维特拉娜1967年从苏联逃到美国。

斯大林个性的突出特点就是他那绝对的残忍性。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怜悯之心。他满腹狐疑,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但是他有卓绝的才干,精力旺盛,坚毅不拔,思路敏捷,智慧超群。

斯大林作为独裁者,统治苏联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因而对许多人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如果把一个独裁者对同代人的全部影响与他所统治的人数、控制的程度和掌权的时间按正比计算,那么斯大林在历史上也许是无与伦比的独裁者(也许有人认为这个头衔应给毛泽东戴上)。斯大林在一生中把数以百万计的人送上了断头台和劳改营(在他的多次清洗中究竟死了多少人无从计数,可能要接近两千万)。

因此,斯大林在这期间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但他的影响究竟能存在多久尚不能定论。例如,自斯大林死后,秘密警察伸向苏联人民的铁爪已经大大地收敛了。虽然苏联缺乏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那种公民权和政治自由,但是今天独裁统治的程度比起斯大林掌权前的列宁时代并无过分之处。

苏联在东欧看样子是个堂堂正正的卫星帝国。因而无法预言这个帝国何时会消亡。大国在边界上建立附庸国来为自己庇护,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一般说来这样的国家不会无休止地当奴隶,它们在短时期内不被统治国吞并就会获得独立。既然苏联好象并无吞并东欧的卫星国的意思,那么这些卫星国在一个世纪内似乎有可能获得独立。从另一方面来看,象东德和保加利亚这样的国家受共产主义的统治可能会远比受苏联统治的时间长。

在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自己的边界有了很大的扩张。但是应该牢记,在过去的好几百年间俄国西部边界一直折腾不定。事实上苏联今天的领土比1879年斯大林诞生时的沙皇俄国的领土要少。

人们常常把苏联的工业化归功于斯大林,这种说法有点过头了,其理由有两点:第一,即使没有斯大林苏联也会实现工业化,这一点看来可以确信无疑;第二,虽然斯大林可能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但他并不是工业化的开创者,沙俄在1914年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工业国。

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斯大林采用高压手段,苏联农业集体化也许永远不会出现。

人们也认为斯大林对共产主义势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当然是由于斯大林的作用,东欧的各卫星国才建立了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