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听到这一句,大家一起盯着上官婉儿,xiǎo姑娘在少林寺写下的那首诗,很多人听说了。八岁的nv孩子,写出来,委实不容易的。

“能勉强办到,可妾身写的,却永远不及太子殿下写的好,”上官婉儿很老成地叹口气。

大家被她逗得一乐。

其实对太子,许多大臣也是万分不解的,字写得好无用置疑,诗与诗余作的不多,可几乎都是jīng品,特别是诗余,气势很大的。但文章嘛,也就那么一回事。文章没有看到,可太子写的信却是看过的。

xiǎo姑娘心气倒是很大,居然想在诗上与太子拼一拼。

可更多的人却将眼光放在两个méng面少nv身上,太子与这几个少nv的“恩怨情仇”,不知何时能断清。

正在此时,一声号角响起来,近百艘龙舟开始比赛了,太子与众位宰相大臣观看,胜利者又有奖品可拿,于是一个个用了全身的力气。近百艘龙舟一字排开,奋勇向前,气势壮阔无比……

戴至德忽然低声说道:“非殿下写不好。”

这样的气势,用骈丽的词语来写,写得不好,只能象刘仁轨那次遇到的情况,xiǎo粉ji娇滴滴地唱《渔家傲》。只有太子的壮诗或者诗余,才能表达。

不过李威反而这一次没有作声。

………………………………

端午节过去了,天热了起来。

渐渐地百姓不谈端午节龙舟赛的热闹,相反,开始议论太子。

八卦,那个时代都有的。太子与几个少nv的最终结局,因为中间“一bō三折”,格外引人注意。连洛阳的人都听到了一些风声。

这是不对的,有一些大事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只是大家不知。无论是糖或者盐,对唐朝的重要xìng远远胜过了太子与几位xiǎo姑娘的八卦。但就是知道了,恐怕八卦依不会少。

裴炎连上了两本奏折,终于将这场变动推向了高cháo。

首先弹劾是杨思俭,说杨思俭知书达礼(曾与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编过《瑶山yù彩》,又于前几年,请求追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可谓知晓古礼),这不是夸奖,知法犯法与不知法犯法,后果是两样的。刻意地提了这些事,然后说杨家管教不严,xiǎo娘子不顾太子妃身份,对太子藐视,与贺兰敏之来往不清,让皇家méng羞。

只是太子仁慈心软,两位圣上仁爱,才宽宏处置,依是许了杨家xiǎo娘子太子良媛身份,但需在家中反思。这种宽宏千古未有。然而杨家如何做的?杨思俭不知悔改,继续纵容自家nv儿进出东宫,妄图以美sè,蛊huò太子。然后是一大堆典故,什么西施、妲己、褒姒都出来了,说的意思,不是美sè不好,可有了美sè,品行不端,就是红颜祸水了。太子仁爱,臣很担心的神马。

又责备杨敏,先前看到太子有些病情在身,于是厌恶,太子病好了,才追悔起来。这一说,就有些恶毒了。现在事已至此,贺兰敏之亦死,不顾两位圣上感受,死命缠住太子,以求得幸。正是青chūn年少之时,如有万一,丑声将扬名千古史书。

其实李威与杨敏也不算过份。

诏书不让杨敏进宫,可实封了良媛,来往一下也算正常的,就是万一走枪擦火,接入东宫就是。

但裴炎揪住了杨敏以前的事不放,确实杨敏做错了,也很难说清楚。

对杨敏的种种做派,除了狄仁杰这些略略开明的人,能看得过去,一些酸儒们,到现在还没有看顺眼的。裴炎又抓住皇家的尊严与杨家的势利,以及诏书没有说准许进入东宫死死不放,就是狄仁杰来分辨,也辨不清楚。

这只是第一炮。

第二炮对准了徐齐聃,却没有说徐俪的事,而是说了徐齐聃另一件事。

杨思俭编写了《瑶山yù彩》,但写文章未必是唐朝官员中最拨尖的一个,只是许敬宗的副手,于其允许他编写,不如说是赏赐一个美名。但徐齐聃文章写得才是真好,许多人皆自愧不如。李治特别喜欢他写的文章,因此,经常命他教导李威兄弟四人文章。同时本职是西台舍人,每天要处理许多事务的。因为喜欢,李治特地下了一道圣旨,许他间日一至。也就是“上班”一天,放一天假。

但有可能因为是nv儿烦心的缘故,多喝了几杯酒,将禁中的事泄lù出来。现在长安依是政治中心,除了少量的事务外,jiāo到洛阳让李治处理外,处理的事务,比洛阳还要多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