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 (第1/4页)

想到这里,看了看不远处那顶大帐,心中想到,大约此时皇帝笑得合不拢嘴。

估计得错俣,李盛没有笑。

他在帐中与李囘义琰、刘仁轨议事,看到他们二人说道:“明天一早,你们就起程动身。我这次前去荥阳,有可能诶得好,有可能谈不好,若是琰不好,特别是李卿,你身为陇西李家子弟。到时候难以柏处。”

“陛下,臣更是大著的臣子。”

“李卿,五姓七家子弟皆有你这一颗赤诚之心,我又有何忧?”怎么办呢?虽然李囘义琰不是陇西李家的嫡系子弟,但确确实实是陇西李家的后人,并不是李敬玄那个冒牌货。作为手中重要的得力大将,也要安抚的。

将李囘义琰扶起来,又说道:“刘卿,你最善长军事,李卿,善长吏治,但水利皆不是你们所长的,因此,前住巡地后,问一问各州县有什么善长水利的人才,向他们询问,若是真正的人才,向我椎荐,带到朝堂。否则一旦开工,我手中没有专业性的官员可用。”

人齐声答道。刘仁轨又说道:“可是荥阳一行,陛下,还需小心,最好能谈得圆满一点。就是不圆满,也不要谈得分裂。若是郑家有意联亲,陛下不妨答应下来。让郑家有一个盼头。”

五姓七家的力量不可小视。

但这七大家族力量庞大,成为唐朝的肿囘瘤,陛下荥阳一行,形势不容乐观。

“我知道,为什么我说梁金柱功劳很大,几大家族人口众多,又想生活得好一点,吞并必然发生,但说来说去,只是想生活得好一点,海上为他们寻找了另一条恩路。都这样了,眼睛还盯着贫困百姓那一点可怜巴巴的耕地,刘卿,你说我应当如何去做?”

又想当婊囘子,又想立牌坊,那有那么好的事。

事实荥阳郑家与陇西李家都有一条船队,又有家族的资源,这几年获利不菲。从这一点,他们也感谢李盛,也是荥阳郑家此次示好的原因之一。

“是,但陛下回京后,要小心。”

刘仁轨与李囘义琰两大重臣一走,裴行俭前去西域,狄仁杰与朱敬则没有成长起来。魏玄同又不能算是李盛的人,魏知古同样不算,魏元忠还在江南晃荡,朝堂上力量对李盛很不利。

“我知道,但父皇仍在人世,行囘事低调才是王囘道。”

商议了很久,三人才离并。

第二天,将李囘义琰与刘仁轨送走。李戚没有停留了,直接向黄河出发。到了傍晚时分,已能隐隐地看到荥阳古城的身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十五章 乱点桃蹊(二)

还没有到城门口,就看到一大群人迎出城门。

这一次会面,十分低调,但代表的意义非同小可,是皇帝与山东顶级门阀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一个老者站在最前面,虽然高傲,分寸要拿捏准确的,这个皇帝说讲道理,比较讲道理,说不讲道理,翻脸起来也快。最少从声势上要造成是迎接皇帝,而不能让百姓形成皇帝前来拜见的印象尽在

理智的做法,一个个呆在家中不动,等着李威拜见,很有可能李威在蒙阳看一看,郑家大门都不会迈进一步,然后离开蒙阳。

郑连叔介绍道:“这是家父。”

“参见陛下。”

“郑翁请起”,李威将他扶起来。然后看了一看,长相清瘦,但精神癯烁,穿着一身长袍,上面宽大,下面也十分宽大,有别于现在的唐装,与魏晋时衣冠十分相似。

正统嘛,不奇怪。

又看了看一干人等,有郑家的子弟,还有蒙阳的官员。

直接将李威迎到郑府。

一个很宽大的府邸,没有皇宫那些魏峨高大的建筑物,但是庭院深深,许多墙壁上长满了青苔,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厚重的历史。这也是底蕴。但李威知道,荥阳郑家不仅是这一处府邸,严格来说,荥阳城三分之一的民居,都是郑家的产业。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郑家大厅里早摆好了一张张桌子,酒菜象流水一样端了上来。顶级家族,吃饭也讲究礼仪的,绝对的食不语。吃过了饭,又端上来茶水,但这个茶水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测嘴的。一遍浓香的涮嘴茶上来后,众人漱口完毕,再上糖爆板粟香嘴(古代人没有牙刷牙膏,有时候火气大时嘴很臭,于是用糖炒粟子咀嚼,去除一些嘴中的臭气)。这才端上来饭后茶。

碧儿说道:“好排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