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芷@停�厣虾@葱菹ⅲ�环⒈硖富啊�

①古尔德前引书。(中译文据吕明灼着《宋庆龄传》。——译者)

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却一点也不放松把她拉到他们那一边去的努力。这本来也就是他们要她回来的真正目的。6月17日,她的妹妹蒋夫人专程到上海来请她去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她没有去。事实证明,她不去是对的。在这次全会上通过了《人民团体组织法》,禁止一切反对“三民主义”(按照蒋介石一派的解释)的言论及行动,规定所有团体均须服从国民党政府。她避开了这一陷阱。

她同母亲在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休息了几个星期。8月1日,宋庆龄采取了行动。应“国际反帝大同盟”之请,她发表了对蒋介石政权的尖锐谴责。古尔德说,“要不是受到镇压措施的干扰,她这一炮将在全国得到响应。”在这个电报中,她指出:

“反革命的国民党领导人的背信弃义的本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耻地暴露于世人面前。在背叛国民革命后,他们已不可免地堕落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企图挑起对俄国的战争。……恐怖行动只能唤起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强我们战胜日前残忍的反动派的决心。”①

①1929年7月,在对东北的苏联机构办事处进行袭击后,拘捕了200名苏联人员并取走了一些苏联所有的铁路器材。在以后发生的军事冲突中,苏军超过了边界,但在恢复了原来状态后即迅速撤回。

她所提到的对俄国的挑衅是指在中东铁路挑起的冲突。中东铁路在东北,由俄国建造,中苏共管,她最近回国时曾经由这条铁路。中国反动派自1927年蒋发动的政变后就积极参予西方和日本包围和骚扰苏联的战略,至此达到高潮。①

①古尔德前引书。(中译文据吕明灼着《宋庆龄传》。——译者)

古尔德叙述了她的电报是怎样为官方传播媒介封锁的。英文报纸不愿意蒋政权找它们的麻烦,都不发表她的电报,只有一家例外,但这家报纸刊登的是“一则完全被颠倒了黑白的电文……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并且把孙夫人写成是赞同恐怖政策的”,后来又“对送去请他们更正的正本置之不理”。中国报纸“则不管哪种版本一概不登,以免惹事”。在国民党官员方面,“有人显然是同情的,但不敢公开表示;也有人大为光火”。在街上,“有人把电报印成传单,但散发传单的人都被抓起来;有一次传单是从南京路先施公司大厦的屋顶上撤下来的……”

古尔德又写道,“孙夫人本人说,‘自从我发了电报以后,心里感到痛快多了。我必须表白自己的信念,至于我个人会遇到什么后果,那是无关紧要的。’”①

①这篇记录原载燕京大学出版的英文刊物《China Tomorrow》(明日之中国》)1929年10月20日出版的第1卷第12$上,后天津《大公报》于1929年12月12日予以译载。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蒋介石对宋庆龄改变了手段。迄今为止,他一直想讨好她;现在改用威胁。充当蒋的工具的是戴季陶。戴是孙中山的老部下,曾参加孙来在日本的婚礼,后来却从左派变成了极右派。

10月20日,在燕京大学学生出版的英文《明日之中国》第一卷第12期上,宋庆龄发表了她自己所作的关于这次同戴季陶谈话的记录。这份资料的价值在于它是除《广州脱险》(1922年)外唯一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各项基本原则和当前问题上表达了她的态度和观点。因此,下面全文引用这篇记录。①

①载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上海。

“经过一番颇具感情的寒暄之后,戴君便说他的身体坏极了,多次想离国远去。去年,当他打定主意要到欧洲去时,蒋介石和其他许多朋友要求他共黝国家的建设工作,阻止了他实现许久存在心里的计划。戴君还说,他既不为金钱,亦不贪图地位,参加政府只不过是分担一份党国艰难事业的责任,而没有其他什么动机。我明白戴君是带了蒋介石的使命来探我的消息的,我打断了他,说他没有能出国是很可惜的。他被我的话窘住了,默不作声。他的夫人打破沉默,问我为什么还没有到南京去。我回答说,‘葬仪已经过了,我为什么要到南京去呢。’她殷勤地继续陈述,‘陵园真是美丽,您的住宅里一切设备都布置好了,我们都愿意您到那里去,您也可以就近向政府提建议。’我对于她这番口齿伶俐的话,直率地答复她说,我对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的自由,难道到南京可以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