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嗣翊τ诨寄咽保��鲇《鹊母星槭峭��窃谝黄鸬摹��叶灾泄�奈蠢闯渎�判摹���

下一年(1939年),尼赫鲁访问重庆。在政府的接待委员会名单中本来是列上宋庆龄的名字的,但后来的实际情况显示,重庆政府并不想让他们两人见面。同年9月,她写给尼赫鲁的信中说:①

①宋庆龄致尼赫鲁函,1939年9月15日。

“匆匆写几行是为了告诉你,我因未能在你到达中国时去欢迎你而感到何等的失望……我刚知道,你在到达重庆时没有收到我给你的电报。我正打算乘飞机去看你,却在报上看到你离华回国的消息,真是遗憾。(因战争在欧洲爆发,尼赫鲁提早回国。)……

“但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是会见面的。我热切地期望著有一天我们能欢迎你到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中国来……我将努力使自己随时了解你所进行的工作,并以最大的同情注视你们的事业的进步,因为你们的事业也就是中国的事业。”

她这封信不是通过邮局寄去,而是托印度医疗队年轻的木克吉”大夫回国之便带去的,还捎了个口讯。她在信上是这样说的:“我同木克吉大夫作了一次长谈,谈到医疗救济工作以及贵国如何支援我们,因为过去我们从欧洲得到的供应现在绝大部分都中断了。我相信他会向你详细报告我们的谈话内容,以及我提出的关于在印度建立保卫中国同盟分部的建议。由于复杂的形势,我们可能会把我们这个组织迁移到昆明或桂林去。”

这里说的“复杂的形势”当然是指欧洲的战事以及香港航运交通中断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导致日本控制香港。昆明通过最近重开的滇缅公路,可以同仰光保持陆上的交通,因此是接收来自(或经由)印度的救济物资的较好地点。

几星期后,尼赫鲁复信道:

“木克吉大夫带来的信收到……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发了一个电报到重庆,是给我的,但我没有收到。我满心希望能有机会见一见你,但战局迫使我匆匆回国……我同你一样,希望不久的将来,当中国和印度都获得自由时,我们能够相见。

“我但愿我们能更多地帮助你们……但在目前,像在任何地方一样,这里的一切也都在变化之中。未来的几星期将会决定……到那时我们也许处境会好一些,有条件帮助,也许目前根本没有任何条件。

“我想附带提一下,我们在同英国政府讨论印度的未来以及战争的目的、和平的目的时,十分重视一个自由的中国。我们不期望英国政府会说什么可能得罪日本的话,但我们确实期望他们不要改变对中国的政策,使之不利于中国。”①

①尼赫鲁自印度阿拉哈巴德致香港宋庆龄,1939年10月13日。

随后,尼赫鲁送给宋庆龄一批他的著作,她复信表示非常感谢:

“……我曾在这里找这些书,但找不到。现在我终于能够读到这些书了,并且让许多人也来一起读这些书,他们都急于了解在同我们两国都有关的问题上您的思想和观点。”①

①宋庆龄致尼赫鲁,1939年12月16日。

她在这信上还说,她很高兴,尼赫鲁决定继续派遣印度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去。她称这个医疗队的工作“很出色”。关于印度,她写道,“我以最关切的心情注视着贵国所发生的事件,愿您在为印度而作出的崇高努力中取得伟大成就。”

在同一信里,她悲伤地告诉尼赫鲁著名加拿大外科医生、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大夫不幸去世的消息。尼赫鲁复信表示哀悼①,并说,“你也许知道,我们国民大会党医疗队的医生已去了五台山”(山西省敌后解放区,白求恩大夫在那儿工作,后来印度柯棣华大夫接替他任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同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直到因病逝世。)

①尼赫鲁自印度阿拉哈巴德致香港宋庆龄,1939年12月25日。

尼赫鲁还告诉她,英国对于印度医疗援华也在加紧干预,木克吉大夫正准备去中国,“循新开的滇缅公路,经由腊戍……携带了一批医药供应品。”但一个多月后他来信说:“…木克吉大夫到达仰光时,他的护照被(当地英国当局)取走了,无法继续行程,只好返回加尔各答。他所带的医疗供应品……已交给仰光的中国领事。”

1941年夏,印度国民大会党工作委员会成员卡玛拉黛芙夫人——一位在外貌和才智上都出众的妇女——在周游上海、重庆、美国、日本途中,来到香港,拜会宋庆龄。她说,在东京时,日本人提出只要印度国大党公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