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僭焙椭泄�裰髡�磐�说拿裰魅耸恳捕汲鱿��笳髯耪馐且淮瓮骋徽较叩木刍帷�

9月6日,她以保卫中国同盟主席的名义,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等人。9月8日,她出席了毛泽东、周恩来为招待在重庆的各国援华团体负责人举行的招待会,这些团体主要是通过保盟向解放区提供援助的。毛泽东在会上致词,感谢各方人士的援助并希望这样的援助在战后时期能够继续下去。①

①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一书中说,“1945年8月,庆龄同子文一道被派到莫斯科,在8月14日在那里缔结了中苏同盟。这是从1931年以来她离开中国的唯一的一次——除了去香港以外。”(中译本,第440页)他的根据是埃德蒙·克拉布着《俄国和中国》(英文),1971年出版。本书作者手头没有这本书,无从复核。不管怎样,这不是事实。

这些活动无论在国内或国际上都空前地提高了保卫中国同盟的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保盟的工作达到了顶峰。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重庆同蒋介石进行了40多天谈判,在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一项《国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包括和平建国、逐步实现民主化、统一全国武装部队和改组政府。

在空泛的提法上,“纪要”中没有任何双方不一致的地方,但在具体问题上则并未取得协议——其中原由是很明显的。从国民党方面来讲,它下定决心要把中共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统一”到它的统治之下。在共产党方面,它同样下定决心,决不允许重复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要保卫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但为了显示诚意,它同意撤出几个重要的根据地、缩编几个师。

全国人民由于渴望和平建设,对双十协定还是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但事实证明这个协定是短命的。因为重要的不是纸面上的原则而是实际的行动。蒋介石的行动是部署内战。即使在谈判期间,他就向部下颁发了在十年内战期间编写的《剿匪手本》。在协定起草时,他已下令向解放区进攻;协定签字后墨迹未干,他又下令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约50万已经投降的日军奉国民党之命继续武装守备占领区或参与进攻中共领导的军队。所以,双十协定签订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军事冲突。

这时,外国干涉已如箭在弦上。9月末,也就是重庆谈判还在进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企图在山东烟台(旧名芝罘)登陆,为解放区军民所阻止。这标志着西方的“炮舰政策”时期(外国军舰在中国可以横冲直撞、毫无忌惮)的结束——至少在解放区是如此。数千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于是转而在国民党控制的天津和青岛登陆,他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像原来所计划的那样在华北登陆后对日军作战,而是阻止日军向中共领导的军队——正是它们一直在对日军浴血奋战——投降。美国陆战队在天津、青岛市外同八路军发生了冲突,并很快就同昨天的敌人(日军)共同来守卫桥梁等等重要设施。不久,美国军舰和飞机把史迪威将军当初装备训练出来作为抗日劲旅的蒋介石精锐部队,从印度运送到华北和东北,以用于内战。

在重庆,在双十协定签字前两天,即10月8日晚,发生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秘书李少石(廖梦醒的丈夫)因意外事故被枪击重伤不治的不幸事件①。廖梦醒的父亲、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是1925年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的;她的弟弟廖承志1941年自香港脱险归来即被国民党逮捕,囚禁于上饶集中营。此时又发生了这一惨剧,廖梦醒悲痛欲绝。宋庆龄同廖家有长期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她是第一个赶到医院去悼唁和慰问的。廖梦醒回忆说,宋庆龄安慰她、鼓励她并要她好好休息(梦醒在保盟工作),使她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①应邀的外国团体有美国的“中国救济联合委员会”、英国的“联合援华会”和“公谊救护队”,英国红十字会、美国红十字会和“世界学生救济基金会”。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冷战”的开始,中国、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未来,确实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但1945年究竟不再是1927年了。国内反对内战和争取新的未来的浪潮高涨。

何香凝在1945年11月1日致函宋庆龄、孙科和宋子文,把这一反内战浪潮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信中说:

“我们四人都是亲受孙中山先生的临终嘱言的人。我们不忍看见在国外的压迫解除之后,民族的前途又陷于黑暗。我不能到重庆去,希望你们三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