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少年儿童文艺的创作者都是辛勤的园丁,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亿万花朵培育得茂盛起来。……今天,百花齐放的方针重新得到重视和贯彻,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也随之繁荣起来了。……(要)更广泛地开展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宣传新风尚、好习惯、好人好事;让犯罪的儿童受到教育,去邪改正以亿万儿童从中得到思想营养,培育出更多政治好、思想好、品德高尚的新长征的小战士,使他们能够接过前辈的革命火炬,向着灿烂的新世纪勇敢前进。”

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一次年会的讲话中,她指出培育儿童的工作涉及整个社会,人人有责任关心儿童。①

①载《人民日报》,1979年3月30日。转引自同上书,第345页。

在1979年儿童节的一篇祝词中,她对儿童们说,我“对你们寄与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在各个方面都达到‘好’的要求,成为中华民族的好后代,共产主义事业的好接班人,新长征的好接力手。”所谓“好”,就是:“要勤奋学习……要练好身体……要成长为有教养的人”,而最要紧的是要“有远大理想、有革命志气,继承革命传统”,“成长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成长为对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对人类的前途做出贡献的人”。①

①载《儿童时代》,1979年第8期。转引自同上书,第347页。

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化中心请她题字,她总是有求必应。

联合国决定1979年为国际儿童年,她表示热情的支持并号召加强中国少年儿童和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的友谊和团结。①

①载《人民日报》,1979年6月2日。

在所有有关少年儿童或专为少年儿童而写的文字中,她强调的重点因时而异,但下面几点是经常提到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获得知识、健全体魄、尊重和热爱劳动。此外,她还常提到美学教育、尊师、讲礼貌(后两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嘲弄和抛弃,对学校教育和少年儿童危害甚大)。但她所指出的总目标是要成为合格的未来建设者。

她一生的最后一篇文章仍然是为少年儿童写的,题目是《愿小树苗健康成长》①。这显然是她为这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写的,但由于病情严重,所以提前在5月21日发表,8天以后她就去世了。她在这篇充满对孩子们的深情的文章中写道:

①载《人民日报》,1981年5月21日。转引自《宋庆龄年谱》,第364页。

“每当我想到你们,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些充满生机的小树苗……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狂风暴雨、病虫害、环境污染,都会危害小树的成长。对那些长得歪歪扭扭的小树,还要进行矫正、修剪。同样,社会上某些坏思想、坏作风和坏的习惯势力,也是对你们的危害和污染。”因此。你们“需要认真学习、接受教育。增强抵抗力和提高辨别力……这样,你们就会……成长为栋梁之材,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接班人,为创造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超过前人的巨大贡献。”

她在晚年写得最多的主题,除少年儿童外就是妇女,共有6篇。

1978年,她为全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复刊撰写贺词。(该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同《儿童时代》一样被停止出版。)她重申在革命和建设中妇女所起的“半边天”作用,需要有妇女自己的刊物。她希望这本刊物鼓舞妇女们的干劲,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①

①见《中国妇女》,1978年第1期。

稍后,全国妇联召开’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大会,她再次被推选为名誉主席。在闭幕词中,她指出:“精心培养儿童成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新时期妇女的又一崇高职责。”她又号召中国妇女同世界上被压迫的妇女“团结起来,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她表示要为完成妇女的各项新任务“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①

①载《人民日报》,1978年9月18日。转引自《宋庆龄年谱》,第343页。

1979年,她在《新长征中的中国妇女》①一文中指出。“正如康克清所说,‘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权利上的平等不可能成为事实上的平等”。她又指出,为了使迫切要求参加工作的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要“办更多更好的幼儿园、缝纫社、洗衣房等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家务劳动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