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魏我桓鐾夤���氖虑椤�

造成她这种态度的不仅是中国百年来受欺凌压迫的历史,也由于中国当时这种屈辱的地位对她自己家庭的影响。1904年她姐姐霭龄赴美留学,在旧金山曾被美国移民局官员无理关押了19天——当时专门用来羞辱亚洲人的待遇。

她记得1924年一位来访者曾询问孙中山,他同夫人是否愿意回一趟美国。孙答道,“我是个苦力,他们不会让我进去的。”孙在这里是指美国的排华法案,这个法案从那时以后一直施行了有20年,最常用的借口是为了排除“苦力劳动”。现在这个法案已经消失了,但它还是“阴魂不散”,不过表现的形式有些不同罢了。

宋庆龄所持的许多观念中,最强烈的观念之一就是热爱和平。在她年轻时的著作中就已表明了这一点,虽然那时她的想法还相当天真。尽管她以后在行动中一直支持用武装斗争来对付武装的压迫者和侵略者,她从来都很明确地看到,击败了这些敌人以后必须实现和平这个目标。几十年来,她呼吁和平的声音在世界各地的讲坛上回响。在逝世前一年她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还说:

“战争是可怕的祸祟,所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竭尽全力去防止再发生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多少痛苦!”①

①宋庆龄致朱尼·陈,1980年6月17日。

(七)在最后的日子里

关于她自己的年纪和寿数,宋庆龄谈起来常常是用一种幽默的口气,有时还带点嘲讽。许多人显然是怕她在世的时间不多了,赶着要请她核实某些历史事件或证明个人经历及表现,这些她都尽自己所知或记忆所及,由她的秘书执笔回复。①还有另外一些事,“人们大概觉得我快完了,所以不断地要我题字等等,有的要拍电影、有的要做雕像。”②这是她对有人那种迫不及待的样子的评论。

①她的秘书张珏保存着文书档案。

②宋庆龄致爱泼斯坦,1980年3月15日。

伊罗生夫妇离京前她没有能再见他们,为此她在信中半开玩笑地说,“因事忙耽误了。我想说不定我们下次见面要到外层空间去了。”①

①伊罗生着《在中国的重逢》(英文)。

'同“邻居”的通信'

在她晚年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是同瑞士女教师、年纪同她相仿的奥尔加·李夫人的通信(信上称作“亲爱的邻居”)。不清楚她们之间的通信是怎样开始的,现存的来往信件和便条不下几百封。从这些材料看来,她们只在1979年见过一次面,这已是她们开始通讯后的第7个年头了。事后宋庆龄在信上说:

“你来我家吃晚饭时看上去真漂亮。你那闪亮的眼睛和美丽的面容使我想起了德累斯顿瓷器①。……希望你好好保养。你的腿将来也不会变成我这样(患关节炎)。”②

①德累斯顿在德国,所产瓷器以设计优雅、装饰精美著称,借喻妇女娇柔之美。——译者

②宋庆龄致“亲爱的邻居”,1979年5月5日。

她们的通讯主要是谈家常、谈两人都认识的朋友、谈身体情况和保健知识、谈做菜等等。但有时也对时局有些生动的反映。1974年(还在“文革”期间)宋庆龄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宴会后写的信上谈到周恩来;

“虽然因长期患病显得清瘦,(他)作了一次极好的讲演。有些客人站到他们的座椅上,为了看清楚这位肩挑重担而又拒绝一切诱惑的人。”①(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在重要的公众场合露面。)

①同上,1974年10月6日。

宋庆龄写最后两封信①时,她同李夫人的健康情况都已不好。第一封信是为了像往常一样送一点吃的东西甜甜嘴、暖暖心:“现送上果馅饼一块”。在另一封信中,她谈到自己:

①同上,1981年2月1日及3月8日。

“我看看书,他们就说我会因此发高烧,而一发高烧,我每天就得挨两针!这可不是什么开心事儿!所以我不能多看东西,这是我这种讨厌的病最使人苦恼的地方。”

她在这里是指荨麻疹,而不是白血病——当时她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也可能已知道而不愿告诉她的朋友。

稍早一些时候,她曾抱怨过自己的眼睛有了毛病——那么多的书她想读,而现在只能堆在那里。

而且,她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我为国家做得还不够……部分原因是健康情况不好。”①

①同上,1979年6月5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