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第2/2页)

会太排斥她这个混血儿呢? 扶苏看完消息没怎么犹豫就下了决定,帮对方归秦。 混血怎么了,只要认同的是他们七国礼仪之邦的文化,那就是自己人。 虽然,大秦现在和礼仪之邦差的有点远,基本不讲武德也不爱讲礼仪。 那女子没怎么学习过商道和权谋,却能凭借本能和智慧使用出来。这不是完美的治粟内史人选吗? 既能应付朝堂争斗,又能解决财政问题。多好一个工具……咳,多好一个姑娘啊! 提笔给探子回了信,扶苏又拿起另一份诸戎送来的好消息。 竹简上写着他们通过层层传递,终于在西边找到了一种不错的牧草。 这种牧草会开紫色的小花,当地人称它为“木粟”。这是个音译,戎狄随便凑的字。 说是那边的牛羊马吃了这个之后,长得格外膘肥体壮。而且这种草哪里都能种,不需要良田,贫瘠地也行,遇到旱情和天寒都不怕。 为了证明自己没瞎说,对方特意送了一株样品过来。 扶苏小心翼翼地从布袋里将那株牧草倒出来,一眼便辨认出了这是什么。 紫花苜蓿。 名字是后来大秦有个看不下去的文臣给起的,特意挑了与草有关的字代替之前的木粟。主要这东西是草,和木头、粟米实在没什么关系,用原来的音译容易引起误解。 扶苏当初搞到紫花苜蓿倒不是戎狄主动进献,而是打下匈奴之后一时半会儿搞不懂西域。但是这么大块的地盘放着也是浪费,干脆物尽其用开了通商。 通商一开,大秦的商人就能光明正大地往外走了。有一支商队走得格外远了些,就发现了当地在用这个充当牧草。 扶苏原本没想那么快弄到紫花苜蓿的,毕竟实在是太远了。代换到现代就是伊朗那一块,跟里海、波斯湾和印度洋挨着。 没想到诸戎为了赚钱居然这么有行动力,正好省了扶苏一桩事。 紫花苜蓿的种子可以多买点,等数量足够了,就可以纯靠自己留种种植。 但是价格得往下压一压,做生意嘛,不能太大方。 巧了,之前才和诸戎的军师达成了协议。有对方在,可以从内部帮忙说项,将价格压得再低一些。 扶苏决定榨干军师在诸戎部落里的全部价值,多帮大秦捞点好处,然后再把人接回来为秦国发光发热。 一个人才两用,简直赚翻了。 生病 既然诸戎连紫花苜蓿都能弄来,那再让他们顺便找点别的东西也很合理对吧? 西域那边好东西太多了,真等日后慢慢收集,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去。能早点给大秦子民用上,自然最好不过。 许多人曾因齐国富庶便对齐地心生向往,愿意拖家带口去那边生存。大秦只要努努力,也能成为比齐国更令人向往的存在。 到时候天下一统,谁还会骂暴秦呢?说不准许多黎庶反而会欣喜于自己国家被秦国吞并,自己也能过上传说中的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