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第1/2页)

不说别人,就扶苏自己,顶多占个长。他儿子倒是嫡长了,可扶苏选桥松当继承人,纯粹是因为桥松能力足够,和他的出身没什么关系。 没有人能用男权体系给扶苏洗脑,但是扶苏可以反过来用自己的逻辑给别人洗脑。 既然父亲都主动提到要启用女子了,那扶苏怎么能落后呢?当即就拿出这一番歪理来同父亲分享。 秦王政:“……” 你当着寡人的面,说你肯定不会任由皇位落到弟弟的子嗣手里,真的好吗? 他单知道这个儿子三观清奇,没想到清奇到这个地步。而且有想法他是真说啊,一点不藏着掖着的。 关键是有的逻辑,竟然该死的合理。 比如说: “历代诸侯防备女子不过是担心后宫把持朝政,认为断绝她们插手朝政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大禹治水都知道堵不如疏,防备是永远防不过来的。” 秦王政便问儿子: “你觉得如何算‘疏’?” 扶苏答道: “直接准许女子参政,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算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秦王政愿闻其详。 扶苏:“一是有野心的女子可以直接入朝,不用迂回借助后宫达成目的。这类女子大多对子嗣和情爱不甚在意,入宫对她们来说反而累赘。” 就像后世的女子,谁会想着嫁给当官的,借此插手政事啊?不都是自己努力考编上岸,嫁人的不确定性也太高了,掣肘也非常多。 倘若不走后宫这一道,那女子入朝顶多当个权臣。权臣架空皇帝的话,会有别的权臣阻拦,与她相争。 但太后架空皇帝,或者皇后架空皇帝,那就不一样了。大臣们很多时候管不到后宫里去,那就只能等皇帝自己支棱起来。 “二是后宫干政,放在女子无法为官的环境下,内部只有皇子能和她争权、外部只有男性臣子能狙击她。但是倘若公主可以继承皇位、女子也能入朝为官,太后的敌人就翻了一倍。” 敌人越多,越容易翻车。男官搞不定她,还有女官可以指望。 更别提有些傀儡皇帝实在是太没本事了,一直给太后当棋子使唤。运气不好碰到其他皇子也没能力夺权,那更完蛋。 多一堆公主虎视眈眈,好歹基数大不是?这么多女儿里也出不了一个能抢走太后权利自己继位的,皇子公主全都指望不上,那也活该这个朝代完蛋。 当然,话不能直接这么说。 扶苏尽可能委婉地把自己的逻辑灌输给了父亲,不指望彻底改变对方的想法,能动摇一点也是好的。 秦王政听着儿子各种避重就轻,只说好处不说坏处,忍不住揉了揉眉心。 你小子是会诡辩的。 什么亲近儒家,这边建议你直接加入名家算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乖巧):推销嘛,不都这样,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呢?差不多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反正我享到女官干活的福就行了,我管儿孙是死是活。 纵横家人才 秦王政反正是管不了这个儿子了。 对方不知道活了多少岁,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掰回来,谈何容易。 而且就算现在看似说服了儿子,那也没用。他肯定比儿子先离世,等他一死,儿子继承了王位,谁还能管得了这小子? 随他去吧。 又不是小孩子了,当了那么多年秦王,扶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冲动行事的。 秦王政摆摆手让儿子消停点。 他不管扶苏怎么想的,扶玉岩屋苏也少来洗脑他。有这功夫多看两封奏折,比什么都强。 扶苏乖巧地闭嘴了。 时间过得很快,派往韩地的秦吏在当地适应得不错,看样子再过几个月就能彻底上手了。 其实韩国和秦国打交道的次数非常多,毕竟它就堵在大秦东出的道路上。这些年来被大秦左啃一口右啃一口的,啃到灭国时只剩下巴掌大点的地方了。 也就是说,大秦其实对于接收韩国的地皮和人口很有经验。相比于其他地界,同化韩人是最简单的一关了。 不独是韩国,居住在各国交界地带的黔首都差不多。 战国时期大家互相攻伐,边境城池变动极大。 哪怕不算那些被战国七雄吞并的小国,光看七雄各自占有的本国城池,也时常能够看见归属权的变更。 今年打了仗,赵国赢了,于是魏国割几座城给赵国。明年魏国来复仇,赵国输了,割另外几座城还给魏国。 还的都不一定是之前抢来的那些。 六国黎庶今年是赵人明年是魏人,过几年又变成了齐人、燕人……这么折腾下来,谁还有国家归属感啊?要不是周天子实在没有存在感,大家可能更倾向于自己是周人。 所以那些叫嚣着要复国的,怀念故国的,除了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