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其次,验证军事理论,即战略战术是否正确。

正确的战略战术必须经过反复实践,和平时期验证军事理论的正确与否,主要依靠军事演习才能达成。

每一次演习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中一些军事演习更是在战前进行的一种模拟训练,是实战的预演。

而另外一些演习则是对对手实施威慑,隐蔽某种真实作战行动的幌子或包含着其他的战略意义。

那是几年以前的一场演习,在“红军”部队开进途中,演习导演部设置了卫星侦察;电子干扰;生化袭击;火力袭扰等一系列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课目。

“红”;“蓝”双方通过进攻与防御作战;激光对抗;示假伪装等课目,探讨了优化作战力量编成;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等课题。

机步旅全员全装一路突破重重袭扰,并战胜暴风雪等恶劣自然条件,仅用几天时间就跃进至集结地域。

到处是高山峻岭,要隘险道,山高路险,联络不易,行进多阻,更为绝大之不利。

朱洪涛带领了一支小部队,机智神速地在蓝军敌人几支部队之间四处穿插,设置伪装阵地,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随即将部队带至山头上。

蓝军被搞得懵头懵脑,以为红军主力在山上,便集中兵力向山顶猛扑。

敌人派飞机空中侦察,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跟踪追击。

二.

朱洪涛命令拉长队形,将班拉成排,排拉成连,连拉成营的架势。

指战员高举红旗,拖着树枝行军。

时值盛夏,天气干燥,树枝拖起阵阵烟尘。

同时,大量部队军旗在茂密的树丛中时隐时没。

飞机从空中俯瞰,只见旌旗招展;尘土飞扬,判断足足有近万部队在行军。

与此同时,尾随追击的部队看到了密如蛛网的行军灶,都经烟熏火烤,显然都用过了。

根据常识,一个灶通常供一个班使用,这样统计,就餐的人数在万人以上。

蓝军敌人被搞得懵头懵脑,以为红军主力在山上,便集中兵力向山顶猛扑。

这个调虎离山计,使我红军主力安然脱险,他们则被层层围困,情况危急,可他不慌不忙,叫大家休息好。

到夜里,他率部从敌人的空隙中从容地走出了包围圈。

天亮后,蓝军逐渐缩小包围圈,妄图将红军一口吞下,结果没有发现一个人影,上了当。

军事演习虽然是训练军队的好方法,但大规模的实兵演习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实兵实弹演习,耗费资财数量大,对武器,装备也有一定程度的磨损。

因此,一些国家较多地进行指挥员和领率机关演习或领率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

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正在研究和使用电子设备模拟各种演习。

按照设想的作战行动而进行的演练。

是部队在学习军事理论,完成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之后,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实施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

目的在于提高各级指挥员和机关组织指挥现代战役战斗的能力,使部队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密切诸军种,兵种之间的协同动作。

培养战斗作风,增强组织纪律性,适应战时环境,提高实战能力,检验组织编制、武器装备和条令教材,探讨作战方法。

军事演习通常由上一级首长和机关组织领导。

演习前,针对演习的课题和目的,勘察选择演习场地,编写演习想定。

根据演习的规模,建立相应的指导机构;调配和训练导演,导调人员。

准备物资器材;做好演习保障。

演习时,力求在多变的情况,复杂的地形和不良的天候等条件下昼夜连续实施,全面锻炼部队。

演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讲评。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发现敌人伪装自己

一。

人类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高技术侦察作为战争的直接支援力量,已突破传统技术领域,在侦察的时域,空域和频率上都大大地拓展。

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条件下,要把“攻势伪装”这篇文章做好。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侦察与伪装这一对“矛”和“盾”也必将在相互斗争和影响中继续发展,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现代迷彩伪装以其收效快,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