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显然,这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那玉“大如雀卵”【遇大劫难】,“灿若明霞”【惨若命下】,“莹润如酥”【寅运顒苏】,“五色花纹缠护”【物射话文谶符】。这段话已将通灵玉的隐喻之意大抵阐明。脂批“体、色、质、文”四字,分明从玉的形状、颜色、质地和上面镌刻的文字,阐释了这块玉在《红楼梦》里的特殊意义。它原本为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但经过一番劫难,到了凡间,便成了《红楼梦》的一个补充载体,同样蕴含作者难以言说话语。读者可与我前文对“通灵宝玉”的解读对看。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玉宝灵通【痛连保顒】 三二一【一日散】

【献】仙莫【谋】 知疗除【去了之】

【寿】寿失【誓】 祸冤邪【写冤祸】

【哼】恒莫【莫】 福疾崇【从畸笏】

【唱】昌忘【忘】

上面是我依照文本格式,对通灵玉正反两面篆文的解读。正面文竖念是【献寿哼唱,谋誓不忘】八个字,意思为:如果我死了,你(指曹顒)不要悲伤,给我热热闹闹办个丧事就行了。但切莫忘记我们父子俩立下的“杀帝报仇”的誓言。看来曹寅已作必死之打算,他如此笑对死亡的乐观人生态度,值得后人钦佩。如果顺读原文八个字,也可解为:【先莫收尸,恨魔猖亡】。反面篆文意思更明了,他叮嘱儿子一定要子承父业写完《红楼梦》。

宝钗佩戴的璎珞项圈上面也有篆文,当宝玉执意要看时,宝钗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谐音顺读:重(指康熙孙辈)里面大(长孙)弘(皙)傲,上将(捉)拿,弘王保今寅,黄(指弘皙)竟趁乱得,应诺(让曹寅)逃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解读出来便是:

璎珞正面式【寅若真免死】

音注云:不离不弃。【(答)应主云:不逆不欺】

璎珞反面式【寅若反面(临)死】

音注云:芳龄永继。【(答)应主云:皇龄永寂】

这段篆文与通灵宝玉的篆文遥相呼应,是作者的经典创意。意思说:康熙若免曹寅一死,他就既不造反,也不欺瞒皇上,死命效忠到底,若必将他赐死,则他也要置康熙于死地。这两样“宝物”的寓意,岂康熙所能领悟?康熙算是对汉文化有极大兴趣的满人帝王,他规定儿孙们从小练写毛笔字。其本人造诣也不亚于一般汉族文人,但与曹寅相比,就如舌头舔鼻子――总差一截儿,所以宝钗毫无戒备,放心大胆给他看了。

《红楼梦》的这些隐喻之意,康熙看不懂倒情有可原。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操母语的汉族学者多如蚂蚁,又有几人能真正解读这本书呢?

第9问:“枫露茶”事件真相如何?

第八回写到宝玉从梨香院吃酒回到绛芸轩,半醉中接过茜雪捧上的茶,吃了半碗,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 ,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他是你哪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

宝玉的厌恶李嬷嬷,此前已二处作了铺垫,一是她担心宝玉喝醉,催宝玉早点回去,宝玉心里不悦;二是把宝玉特意留给晴雯的一碟豆腐皮包子,她私自端回她家去给她孙子吃了,最后才有枫露茶事件。行文至此,读者都会觉得李嬷嬷必会遭撵,但结果发现,遭撵的并非李嬷嬷,而是无辜的茜雪。历来红学家对此大惑不解。

茜雪被撵,她是怎么被撵的?为什么她本无辜,却被撵了出去,而枫露茶事件的作俑者李嬷嬷,反倒被轻轻放过?还有,茜雪这个角色,好像是专为枫露茶事件被撵而存在的,第八回出场之后,直到二十回才间接提到她,再脂批提过一次,之后就无影无踪了。就仿佛一次性手套,用完就扔一边了,于是有人就觉得第八回好像缺一段文字,缺一段交代茜雪是怎么被撵出去的文字。更有人据脂批“茜雪狱神庙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