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到这里哪管你五眼六通;过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

山门两旁悬挂的对联,林江很是喜欢。进门,就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在扫院子。他见了亮亮就说:

“亮亮,好些日子没上来了,方丈很想念你。”

原来亮亮是方丈的俗家弟子,跟随方丈习武读经已有五年。亮亮先带林江他们去客堂坐下,然后便去找方丈。知客僧给他们三人上了茶。茶是用山中野生的,犹如蒙顶甘露。寺中平日极其清静,刚好方丈今日又无大事,于是亲自为林江他们做引导。

他们先去后山瞻仰舍利。爬了九十九级石梯,便到雷音洞。方丈的侍者,拿了一串钥匙,前后开了七重门,也不知道拐了几个弯,他们才进到洞中心。里面很宽敞,大概有两三百个平方,四周有很多小洞透进阳光。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地方就供着一尊石雕的水月观音。方丈在水月观音的莲花座上按了一下。佛像前露出一个地洞,有木梯通下去。

六个人慢慢下到地洞,里面的一切马上就让人们生起了敬畏之心。五尊肉身菩萨,没有镀金,端坐在佛堂正中,面露微笑,神态各异。修行人死后肉身不腐,佛经上称是全身金刚舍利。四周有各种金玉的盒子,里面有各色舍利。整个气场,就让人心很自然地变得宁静祥和。

出了雷音洞,除了方丈表情平淡之外,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两行泪珠。

藏经阁是林江很感兴趣的,北京的云居山石刻佛经他去看过,但那只是隔着玻璃看了看堆积的石刻。现在这里,就可以逐一欣赏每一个碑刻的书法了。真得感恩,把拓片影印捐献到此的无名台商。

每一部经书,方丈都给大家介绍当时督刻僧人的种种艰辛。每一个拓片,林江都细细察看它的笔画气韵。山中人少鸟多,一群不知名的鸟在藏经阁周围盘旋嬉戏,应该是很久没见藏经阁来这么多人了。

看了约两个小时,老太太倦了。方丈建议他们留宿一晚,明早再接着看。一行人回到客堂,喝茶闲聊。

第二日一早,方丈有事,亮亮带了林江他们继续参观藏经阁。才看了没多久,忽然进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精神矍铄,笑容可掬。相互致意,大家继续看经。

中午,大家齐聚五观堂用午餐。老者找了个机会,跟林江说:

“饭后,想和你们几位在听荷亭聊聊天。”

林江找了严母和秀敏应邀来到听荷亭,老者已在那里等候。

“我姓杨,是中医。我看老人家是大病初愈吧,不过病还是没有断根。。。。。差一点。这位姑娘身体太虚,又加上劳累,得防患于未然啊!”

三人都吃了一惊,这个人真是“望而知之”的神医啊。林老也说过严家母女的情况,杨老所说与林老说的惊人的吻合。然而,辩证识病固然重要,如果无方可医,也是白搭。

“今天在这里遇到你们也是缘分。如果信得过我,我送些药给你们。兴许蒙佛慈悲,二位就能永保康宁了。”老者说完,把一个大葫芦给严秀敏,一个小葫芦给严母,作揖而去。

三人都来不及细问,也来不及感谢。。。。。。呆了十好几秒,才对着老者的背影连说谢谢。

三人带着赞叹和疑惑的心情,告别了方丈、亮亮,回了通道。回来之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去找林老。林老听完人们巧遇杨老的事情后,朗声笑道:

“你们见到的是杨白忍老兄,五年前我还见过他。当时他说要去隐居,此后就不知道他的云水踪迹了。看来你们朝山,确实不虚此行。”林老看了两个葫芦,小的写着小还丹,大的写的大还丹。小葫芦里是白色药丸,大葫芦里是黑色药丸。林老仔细闻过之后,对严秀敏说:

“你是捡到大便宜了。这两样药杨老曾经和我说过,要配好,前后得花八年。当年他跟我说的时候,只收集了一半的药。现在配好了,这么轻易就送给了你们。杨老先生不简单啊。”

经历了大病、朝山这些事之后,严母的性情也变了。以前,她有些急躁。朝山回来之后,已经全无一点火气。总是带着笑,照顾外孙女,帮忙做家务,忙个不停,说话却不多。

林江和严秀敏经过这么一段相处,越发亲密了。虽然说不上如胶似漆,也可以说是卿卿我我了。难得人到中年,柔情不改。一天,严母将严秀敏和林江叫去严秀慧家。饭后,老人家聚齐全家人,说有件事情找大家商量。

严母颤巍巍地拿出一个锦盒,慢慢拿出一个黄布包裹的东西。打开来,是一个玉碗,晶莹剔透,上面影刻着七仙女和莲花纹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