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凌孤雁此行的目的亦复如此。他是新近出道的青年俊彦;平素仁侠重义;豪迈洒脱;近年来武功精进;声名鹊起。以品性而论;他决非贪利无义的不肖之徒;只是厕身草莽;未能免俗;加之年少气盛;更是不甘后人。

凌孤雁心急赶路;晓行夜宿;不一日已深入川南的崇山峻林。他不敢怠慢;逢山便入;逢洞便探;四处搜寻而不获;心下也渐感焦躁。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此时已届南国清秋;一轮皓月;将近中天。

凌孤雁每晚歇宿于花树繁密之处;倒也无事。这晚睡到中夜;一惊而醒。原来天空中突然飘来一阵不知名的箫声;如鸣琴;如击玉;悠悠扬扬;大有引诱之意。

凌孤燕听得箫声诡异;心生疑惑;当此非常之境;他考虑不能应之以常法;决定深入险地;已探虚实;当下展开轻功;追逐箫声而去。

他追随箫声曲曲折折的行去;不觉越行越远;越走越是崎岖;行不多时;已转进了一个山谷。那箫声时断时续;忽远忽近;此刻突然嘎然而止。

凌孤雁四下扫视;见处身之地到处可见怪石磷峋;或立或坐;形色狰狞可怖;心下不禁一惊。

突听得夜空中有人碟碟怪笑;声若枭鸣;极是刺耳。凌孤雁朗声说道:“阁下以箫声相邀;所为何事?”那声音鬼气森森的道:“吾乃地狱阎君座下幽冥鬼使;奉太上元始天尊叱令;下界专司护宝重责。尔等江湖宵小;绿林鼠辈;狗胆包天;竟图染指。本座职责所在;岂能相容?”

凌孤雁侧耳听了片刻;半响不语;突然间一声暴喝:“何方鼠辈;藏头露尾;给我滚出来——”声震四野;山谷鸣响;紧跟着一记凌厉至极的劈空掌力;朝正前方的树林猛击过去;只听“轰隆”一声大响过后;空山寂寂;更无余音。

夜空中万籁俱寂;不多时箫声复又响起;这一次声音古怪喧噪;犹如巫峡猿啼;子夜鬼哭;极尽惨厉凄切之能事。而身周怪石亦随箫声幻化成诸般妖魔鬼怪;在空中盘旋飞舞作噬人状;声势极是骇人。

凌孤雁心中感到;这可能就是故老传说中的“亡魂杀魄”和“索命梵音”了;据说此功施展后能使人身受千虫万蚁之痛和万鬼噬身之苦;中招者虽不立毙;然虽生犹不如死;端的是阴险毒辣;厉害绝伦。

他性情刚毅;宁折不弯;见对方武功邪门;反倒激起了雄心豪气;当下长声喝道:“藏头鼠辈;你纵有手段;凌某何惧?咱们便来斗上一斗!”当下气凝丹田;仰首纵声长啸;声若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两般声音此起彼伏;斗在一处。

如此争持缠斗约一盏茶时分;凌孤燕心知不出绝招;难期必胜;便使出了生平绝学——上天入地杀神一式。这时啸声的真正威力才渐渐显露出来。只闻得啸声骤然拔高;声若雷鸣电闪;怒潮骤至;群山撕裂;云气俱合;声势裂石穿云;直上九天;直可击破万物;毁灭众生。

突然之间;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树林中一个鬼鬼祟祟的黑影;在茫茫夜色的掩映下仓皇逃去。

凌孤雁心下冷笑(举凡中了上天入地杀神一式之人;那是再也做不成爸爸了);当即按原路返回。他惊奇的发现;所谓的藏宝秘洞原来就在平日里歇宿落角附近;洞口长草掩映;入口处仅容一人。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传说中的“稀世珍宝”终于浮出水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碑上面的字迹几不可辩;刻的却是这样一句话: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真不知是哪位前辈高人开了这样一个天大的玩笑?此人的真实用意到底何在?石碑上的话语到底有何天机?又预示着什么?凌孤雁面对这一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答案也许将是一个永衡的问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回 穷神外传(1)

晨曦迷蒙;朝霞初射;林荫小路;时闻鸟语。一骑白马奔驰而来,马上乘者是个青衣书生,修眉朗目,仪表不俗。书生忽然间急收马缰,那马一声嘶鸣,人立而起,他面上已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正前方卧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丐,身旁倒着一个装酒的大红葫芦。老丐听到马嘶声,打了个哈欠,翻身坐起,摇了摇葫芦,发现里面酒水涓滴尽无,不由得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看得书生好生惊诧。

书生翻身下马,近前施礼,说道:“老丈且住!老丈且住!小生赴京赶考,路过此地,有所惊扰,还望恕罪。老丈若为这一葫芦酒水而生烦恼,岂不更令小生汗颜?事由小生而起,自当承担,这一坛佳酿,以为补过,敬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