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AП�隼础�

“做出来了?”孟岩大吃一惊,原以为,就算有了他提供的配方和工艺,至少也要好几个月试验才能将玻璃给造出来。

而且玻璃造出来容易,可怎么成型那才是关键,不论是制造玻璃板,还是各种器具,器皿的吹塑,都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技艺。

“还有些粗糙,您看,这里面还有些小气泡,铁师傅正在想办法解决。”

孟岩将玻璃杯拿到灯光下一瞧,果然里面有一些比较小气泡,有芝麻颗粒的大笑,影响了整体的通透和美感。

“好,好,不错,姜峰,我要给你记功,还要奖赏你,说吧,你想要什么?”孟岩激动万分,他是低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公子爷,姜峰跟了您以后,这日子是越过越好,比以前那种今天不知明天事的日子强太多了,姜峰岂敢再要什么?”

“这样吧,等过了年,我给你置办个院子,找个女人成亲,怎么样?”孟岩笑道。

“公子爷,您这不是……”姜峰别扭的低下头。

“好了,好了,就这么定了,过年就给你张罗着,保证让你满意。”孟岩哈哈一笑。

“多谢公子爷!”姜峰感激万分。

“留下一起吃饭,那个,天行,去看看,厨房饭做好没有?”孟岩吩咐林天行一声。

“是,公子爷!”

“你先坐着,我这儿有个病人,去看一下。”孟岩起身,吩咐一声。

“公子爷,您忙。”

年底,到了该送礼的时候了,这香胰子倒是一件不错的礼物,孟岩一边走一边寻思着。

“公子爷,焦宏醒了!”

“哦,是吗?”孟岩惊喜之下,连忙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第两百六十三章:新官上任

正统十年,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一道来自内廷的旨意,令朝野为之震动。

轰动京城的白素心通奸杀人案,在历时一年之后,皇帝亲自下旨重审了!

重新审理此案并不算什么,毕竟只要没有结案,案子总归还需要审理的。

第一,案件重审是原因受害者家人的父亲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为通奸杀人的白素心鸣冤。

这才是令人感到惊诧的地方,按理说,受害者家人对杀人的嫌犯白素心是恨之入骨,怎么会上书给他鸣冤呢?

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人伦道德。

一时间,朝中官员舆论滔滔,纷纷上书皇帝,要求收回成命。

第二,这件案子没有交给当初办案的东厂,也没有交给刑部或者大理寺,而是交给了一个名不经传,刚刚成立的一个还不为人知的京城巡察使衙门进行重新调查。

大家都还不知道这个衙门是干什么的,门朝那边开,官长是谁,一切仿佛都在迷雾之中。

事情很快在岁末京城发酵着。

首先是从保大坊的李府开始,这消息一传出,这原本门口罗雀的李府一下子变得宾客盈门。

李雄的同僚,但凡是跟他有点儿关系的都来了,一是打听事情的真伪,二嘛,恐怕劝说他改变主意的人居多。

怎么能给一个杀人犯鸣冤呢?

李雄多日不当值,还遣散家中的奴仆,怀疑他可能得了“疯病”的人哪也不在少数。

不少风闻奏事的御史甚至言之凿凿的将李雄得了“疯病”的事实写进了自己的奏章。

皇帝这是受了蒙蔽,岂能听一个得了疯病的人胡言乱语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甚至有些激进的官员,直接上书皇帝,要求将“淫妇”白素心速速斩首。已正视听。

就连孙太后听闻此事后,也把皇帝喊过去问话了,虽然没有要求皇帝马上收回成命。但是对于这件事的处置,表达了她内心不满的情绪。

皇帝的压力很大。但是这也触动了少年人的逆反心理,你们都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要做。

也不是没有人支持皇帝,起码朝中还有一些大臣是站在皇帝这边的,不管怎么说,白素心的案子确实有不实之处,需要查清楚,如果不查清楚。公布于众,也不能令朝野信服?

而且,如果真是铁证如山的话,为何刑部会驳回东厂的案子呢?

拖也不是个办法,只有查清楚了,那才心安!

旨意是直接下到锦衣卫南衙的,郭怒带着孟岩一起跪接的圣旨,白素心一案的调查和重审工作正式启动了。

“天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