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 (第1/4页)

“咱们预留的额外的年货还有几份?”孟岩问道。

“还有八份,大人,您有什么吩咐?”唐笑一听就明白了,孟岩特意交代过,购置年货的时候,让他多购置了一些。

“取两份过来,随我去一趟崇教坊!”孟岩吩咐道。

“大人可是要去于府?”唐笑眼珠子一转,小声问道。

“多事,还不快去!”孟岩骂了一声。

“得咧,标下马上去办!”唐笑嘿嘿一笑,一转身风似的跑了出去。

崇教坊,于府。

“爹。”

“咳,咳,是欣儿回来了,爹看看,你们这一天出去都买了些什么?”于谦一边咳嗽,一边起身走了过来。

于谦个子不算高,国字脸,脸庞有些消瘦,颌下一簇小短须,两只眼睛透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这是多年在官场,有身居高位,养成了一种上位者的气质。

“怎么这么少?”于谦一看两支篮子里的东西,有些吃惊的问道。

“爹,今年入冬以来,京城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京城内的物价都涨了不少,就这些东西,人家还是看在您的面子上给的优惠价。”于欣道。

“算了,有这些勉强能过个年吧。”于谦长叹一声,大明朝虽然看上去歌舞升平,可实际上问题不小,不但有外患,还有内忧,作为一个长期在地方任职的大员,于谦心里很清楚,原苏州知府况钟过世后,他推行的良政,设立济农仓都被废除了,江南巡抚周忱是鼓掌难鸣,如今也是陷入四面为敌的困境。

北边又有鞑靼、瓦剌虎视眈眈,南面的土司造反已经是家常便饭,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逃离家乡,土地兼并愈加严重,士绅不当差,不纳粮,却横征暴敛,盘剥乡民。

他治下的河南、山西两地尚且如此,何论其他?

空有一腔忧国忧民之心,这一次回京,居然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来,这叫他如何心中不愁闷?

第两百七十章:纳妾记(五)

“爹,屋里这么冷,您怎么不生个炉子?”于欣惊讶的问道,天气酷寒,于谦的书房内,居然连取暖的炉子都没生一个。

“京城的煤炭太贵了,这不是还没到天黑嘛,省着点儿用。”于谦道。

“爹,您的身体要紧,还是把炉子生起来吧。”于欣劝说道。

“好吧,爹就听你的,把炉子生起来?”于谦不认拂了女儿的一片心意,点头同意了。

父女俩一个生火,一个添柴,很快,就把炭炉给烧起来了,屋子里的温度顿时上升了不少。

“爹,我给您把茶换了吧?”

“嗯。”

“爹看什么书呢?”于欣给父亲沏上一杯热茶,递了过来问道。

“《道德经》。”于谦笑笑道。

“爹怎么看上《道德经》了?”于欣讶然问道。

“爹怎么就不能看《道德经》了?”于谦嘿嘿一笑,觉得于欣的问题很有意思。

“爹精通儒家经典,却推崇的是法家的治国理念,而《道德经》为老子所著,无为而治,这跟法家治国理念是相冲的。”于欣道。

“欣儿,这你就不懂,儒家学说胜在教化,导人向善,明事理,懂是非,主要是个人的修养,法家之学那是一种秩序,一个国家,光有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让人遵循的秩序,而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说放任不管,任其自身自灭,而是直指人心,这是告诉当政者,一切要以百姓为先。这是为官者的一种心态,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最终的目的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天地和谐。”于谦解释道。

“爹学问深厚。欣儿受教了。”于欣盈盈一下拜道。

“这都是最基本的道理,不过,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多了!”于谦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爹,女儿说的对吗?”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君宁……”

“老爷。小姐……”

“是小红这个丫头,进来吧!”于谦嘿嘿一笑,父女俩本想切磋一下学问的,还是让小红给搅了。

“老爷,小姐,孟大人来访!”小红进来后,规规矩矩的给于谦和于欣行了礼后道。

“哪个孟大人?”于谦一愣,自己再京中的好友同僚之中并无一个姓孟的呀。

“爹,女儿跟您提过,是锦衣卫的孟岩孟大哥!”于欣面露一丝喜色道。

“是他。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