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次机会难得,左梅不想放弃,至于钱的事情再想办法,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想办法,问题总会解决的。

想到这里,左梅对马晨晨说:“晨晨,谢谢你的好意,我想参与进来,一来是历练自己,二来顺便挣点钱。我们虽然是朋友,但是经济上还是要说明的,那三万块钱,我回去想办法。”

马晨晨高兴地说:“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你那男人现在是彻底靠不住了,我真的希望你凭自己的努力挣点钱让自己过好一点,你放心,我绝对永远支持你。”

太阳已经完全落了山,但是左梅和马晨晨谈兴正浓。

第六十三章 找谁借钱

左梅和马晨晨一起吃了火锅,打了车回到家里,洗漱完毕便躺在床上想借钱的事。

想了半天,想得头痛也没有想出个理所然来,倒是好多往事不断地往脑袋里涌,挡都挡不住,头顶越来越紧。

父亲在世的时候,家里面天天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父亲当着一个很有些权力的部门领导,能说会写,为人豪爽耿直,富有人格魅力。单位领导、同事、下属和各行的朋友天天往家里跑。

左梅的母亲能干泼辣,天天在家里变着花样做吃的。那时候各家各户的生活水平都不高,有些家庭吃饭都还有问题,但左梅关于童年的印象里,家里那时候颇好过,从未出现过困窘。

大冬天里,母亲最爱炖酥肉、蒸烧白。外边天冷,屋子里面的一盆炭火燃得旺旺的,火盆旁边炖着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肉,父亲和朋友坐在屋子里吃饭喝酒,左梅和妹妹们就在一边玩,享受着父亲的关爱和那些叔叔阿姨的爱抚,那叫一个舒适畅快与幸福啊。

二妹左兰一直比较调皮,左梅记得有一次她因为父亲没有让她上桌子吃饭便一直坐在火盆旁边叽叽呜呜地哭,过一会儿,她突然不哭了。母亲觉得不对,跑过去一看,她一脚将放在火盆旁边的一小锅酥肉蹬倒了,肉倒了一地,她吓坏了,知趣地闭了嘴。母亲气坏了,大步走过去将她拉到一边就是一顿打。

左梅回忆起这些来就觉得无比地快乐。

但是好景不长,父亲在左梅十一二岁的时候得重病去世了,打那以后,家里开始冷清拮据。

那些原来说话说得热闹的人渐渐地不来了。发展到最困难的时候,左梅有一次从学校回家,家里穷得连盐都买不起了。

那时候的左梅比较懂事了,有些想不通,便问母亲那些人怎么不伸出手来帮助我们一把呢?原来我们对他们那么好。真是世态炎凉啊。那时候左梅爱看书,知道世态炎凉的意思。

母亲却微笑着对左梅说,不要怪世态炎凉,这再正常不过。以前你父亲在的时候,他是领导,能力强,关系广,同事朋友有用得着他的时候,现在他走了,我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你们三姐妹更不消说了,在别人的眼中没有了任何价值,开始来还念点旧情,但是一直坚持来还有什么意思?不要怪别人薄情,也不要怪人心太坏,世上的事都是这样,不怪谁的。俗话说,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要怪就怪我们现在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吧。当你有实力有能力的那一天,你的面前又会有很多朋友的。左梅,你知道妈妈叫你好好学习的道理了吧。

左梅明白了很多,学习愈发努力,像个男孩子一样的锻炼学习和成长。

母亲一个农村妇女要供三个女儿读书,自然是艰难异常,很多时候都要靠借钱去交学费。有一次到一个亲戚家去借钱,女主人不但不借,而且还说什么有钱都不借给她,借给外人都不借给她,说晓得她在撑啥哟,都苦成那样了还那么卖命地给三个赔钱货花钱!

母亲听了,转身就走,回到家里躺在房间里大哭一场。哭完了,将泪擦干,母亲决定自己开始挣钱。

那时候村里没有人办小卖部,村民买东西都要到四、五里外的场镇上去,很不方便。母亲小时候一直学习好,读完了初中,甚至考上了高中,但是家庭困难便没有再读下去。母亲这个初中生在那时算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了。她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便想办法找人借了百十块钱,到街上去进了些盐巴、酒、火柴、草纸等日常生活用品,把堂屋收拾出来,摆上几个桌子和酒桶,做了一个简单的货柜,将货摆在上面,开始当老板娘了。

母亲做生意厚道,不斤斤计较,生意很快好了起来。左梅三姐妹放了学有时候还帮着打打酒称称盐什么的。

做生意和不做生意就是不一样,家里的经济条件因为开店的缘故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