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到了宋代,宋太祖赵匡胤觉得相国寺大殿前空荡荡的,就像一个店铺没有门面,实在不好看,就在殿前建了一座山门。而相国寺真正的山门,至今仍在潼关的山梁上呢。

千手千眼佛

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中心亭里供奉着一位女菩萨。这尊佛像是由一整棵白果树精雕细琢而成的,栩栩如生,华美绝伦。她四面有脸有身,好像四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连体姐妹。更奇特的是,从她四面肩膀上斜逸出无数双玉臂,每只手心里都长着一只慧眼,熠熠生辉。据传,这尊千手千眼佛是古代一位公主的化身。

从前,中原地区有个国王,拔剑平四海,横戈敌万夫,威名远震,国泰民安。他膝下无儿,只有三个聪明伶俐、如花似玉的女儿。王后不幸早年去世,国王生怕女儿受委屈,发誓不再续弦,把女儿看做掌上明珠。

三位公主长大以后,对父王体贴入微,非常孝顺。姐妹之间也互相关心,亲密无间。大公主蛾眉带秀,凤眼含春,招了个*潇洒的状元当驸马;二公主玲珑剔透,善解人意,嫁给了个年轻英俊的将领。她俩都想让父王在百年之后把王位传给自己的丈夫,便整天围着国王的屁股转,曲意奉承,献媚取宠。她俩心灵手巧,嘴甜似蜜,父王喜欢吃啥端啥,喜欢听啥说啥。老头子被哄得晕头转向,便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两个女婿管理,自己深居简出,安享天伦之乐。三公主却和两个姐姐不同,识大体,顾大局。她不施铅华,荆钗布裙,经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乐善好施,深受百姓的爱戴。她还不断规劝父王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使百姓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国王听惯了歌功颂德,对三女儿的话觉得很刺耳,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两位驸马掌握了文武大权,虽然不敢胡作非为,但他俩不善于治理国家,引起朝野不满,怨声载道。三公主不避嫌疑,恳切地向父王禀告:“大姐夫不是治世济民的能臣,二姐夫不是安邦定国的良将,请父王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收回大权,任用贤明。”国王听了面色不悦,默默无言。

大公主、二公主得知此事,对三公主恨之入骨。二人一唱一和,经常在父王面前说妹妹的坏话。大公主说:“三妹不习女红,不守妇道,将来怎么嫁人呢?”国王觉得此话有理,立即把小女儿叫来训斥一顿,不准她再到平民中间,更不准她再议论政事。三公主含泪央求道:“民心所向,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女儿常和父老乡亲们在一起,就能知道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及时把他们的心愿禀报父王,使父王心明眼亮,酌情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呀。”

大公主嘴一撇,说:“父王无比英明,政通人和;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京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哪里有什么苦啊、难啊、痛啊、痒啊; 你这不是诚心往我天朝脸上抹黑吗?”

二公主腰一扭; 说:“妹妹小恩小惠,收买民心,该不是想当女王吧?”

三公主不知她俩居心不良,反而亲切地上前拉住她俩的手,说:“两位姐姐深居皇宫,锦衣玉食,怎么能体察到平民百姓的艰难和疾苦呢?小妹恨不得分身有术, 长出千手千眼,去帮助父老乡亲脱离苦难,为国家解除隐患,替父王分忧啊。”

大公主、二公主登时变了脸色:“就你能,我们都愚蠢,难道你把父王也不放在眼里了?”国王在她俩的撺掇下,勃然大怒,不由分说,便把小女儿打入冷宫,让她闭门思过。

三公主被幽禁在冷宫以后,既没有哭哭啼啼,也没有丝毫怨言。她吃斋念佛,消除尘念,日夜祈祷上天保佑父王身体康健,国家繁荣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久,国王忽然得了急病,卧床不起,虽经御医精心诊治,仍然不见一点效果。他的病情日见沉重,气息奄奄,为此朝野震动,举国不安。邻国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有机可乘,征调大军进犯中原。敌军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京城人心浮动,一片混乱。大驸马平日下笔洋洋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二驸马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两个草包在金殿上只会搓手跺脚,唉声叹气,大公主、二公主更是六神无主,围着父王病榻相对哭泣。

平民百姓早就对三公主的不幸遭遇愤愤不平,但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群龙无首、国难当头的严峻时刻,他们包围了王宫,要求三公主出面主持危局,带领军民保家卫国。

大公主、二公主万般无奈,只得从冷宫中请出妹妹拿主意。三公主望着骨瘦如柴、危在旦夕的父王,肝肠寸断,热泪滚滚。她先命人张贴皇榜,悬赏重金,广求良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