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先生信而用之,实我等之幸。”三人忙道。

“本来我军当给各位加封官衔的,不过我们北平军有规矩,要当军官除了有军功之外,还得上过军校学过韬略。你们新加入我军,对我军的各项规章还不甚熟悉,我会给你们委派政委,你们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问他们。”万磊又道。

“政委?”三人皆不明白政委是什么。

“政委就是幕僚,不过我们北平军委派的政委都是精明干练之士,能够协助各位处理好一切军民事务,各位有什么不明白的,向他们咨询就行。另外,政委也是良师,各位或许不知,我们北平军的军官都得要识文断字,各位如果没上过学,政委会是你们的私人蒙师。”坐在一旁的孙明代万磊解释道。

其实,孙明早就想给这三个大老粗派政委了,不过怕他们多想,所以一直没派。而不派政委,他对那两千多降军又不放心,只能把这些降军安排在军营里闲着,不敢放出去,免得这帮家伙打着北平军的旗号干坏事。现在万磊出面说这事,他也省事了。

“原来如此,那我等就先谢过先生了。”听了孙明的解释,那三个千户也不敢再有意见,当然,他们也不是傻子,心底里总是怕被架空的,毕竟他们手下的军队是他们争取权位的基础,没有了军队他们就什么也不是了。

万磊自然看出他们心中的顾虑,又道:“按照军委的指示,河间府将会实行为期一年的军管,在军管期内,你们都会被派任一方当主管,如果把地方管理好了,我们会安排你们到军校去进修以便于当将领。以后你们立了战功,都能如北平军将士一般得到升迁。”

“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当将领,我们也可以安排你到北平城进修,进修合格也能外派为知县等官。至于你们手下的部众,如果想加入北平军的,可以参加北平军的征兵考核,合格者就能参军。不想加入北平军的,也可以留在巡城部队,以后充为巡警,照样不会亏待。”

听万磊说了一通,那三人才明白自己要想升官发财,还得过一道“进修”坎,不免有些气馁,不过不好表露出来,只是小声道:“我等愿听从安排。”

“我知道,你们对‘进修’一事多有不解,以为这是我们北平军在故意刁难,疑惑是过河拆桥之举。不过你们多心了,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为了保证我北平军的战斗力,我们对将领的要求较高。当然,你们只要进了军校就明白了。”万磊道。

“没有,我等没有这种想法。”那三人忙道。

“有这种想法也正常,不过你们放心,我们北平军赏罚分明唯才是举,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绝对不会因为你们不是顺天府的百姓就另眼相看。”

两边又交谈了一会,一个侍卫来报说各位父老都请来了,万磊只得拱手送客,再把那些父老给迎进来。而他此行的除了安抚民众之外,还另有目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着召见当地的父老。

第224章 陆上扩张(五)

自从开战以来,十几天过去了都不见北平军来强拆保定府城,这让打定主意当钉子户的盛庸很是诧异。只是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不是大炮,而是另一种东西。

十一月初十,龟缩在保定府城内的明军将士们有些不耐烦了,一些不乐意继续当缩头乌龟的将领来找到盛庸,请求出战。

“本将派出去的骑哨一直不见回来,恐怕北平贼还埋伏在城外,如今草率出城,只怕会中埋伏。”盛庸当然不支持出战,他打定了主意要当钉子户,反正山大同和永平两府的兄弟部队已经在路上了,这个时候没必要出去冒险。

“盛将军,正因为骑哨去而不返,末将以为更该派兵出去打探虚实,指不定北平贼在故弄玄虚,大军或许早就撤走,城外只剩下一些疑兵。”一位偏将道。

“这个。。。”盛庸一细思,也觉得有这种可能,沉吟了好一会才道:“既然施将军如此说,那就劳烦将军领骑兵五千,先行出城去开路。”

“末将领命。”

“小心贼军有诈,切不可轻敌冒进。”盛庸不忘提醒一句,几年前的扫北一战,明军就是败在轻敌冒进这一条上,他当时虽然不是主帅,不过也战败被俘,也正是因为吃过这个败仗,朝廷才会把他贬到保定府来戴罪立功自赎。

不过,那位施偏年轻气盛,将压根就没把盛庸的话听进去,只是应了一声就出去点兵出征了。那位施偏将看来,北平军只有区区几万人,不值一提。而明军也有几万人,加上将要来援的明军,总数比北平军多,龟缩在保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