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人心隔肚皮,互相猜疑是人之常情,只要大家都按规矩来办事,平时又多一些沟通,就不会出岔子。而且人心离散,这跟你收徒又有什么关系?”铁铉眉头皱得更紧了。

“人心确实是隔肚皮,不可能人人都是同一条心,所以我才收徒,尽量把大家的心都拉到一起来。铁老哥,你不会没发现,我收的徒弟都是来自各方派系吧。其实,我想搭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公平竞争的平台,大家把重心放在培养后辈上,放在内讧上的精力就少了。”

“这,这真的能行?这一次你收的五个徒弟中,有两个出自将门,各位议员嘴上不说,心里都觉得你对军方比较偏心,这恐怕更加不利于团结。”铁铉正色道,他留下来的本意就是这个,他作为文官势力的代表,其实也是代言人。

“确实,第一次收徒我有些偏心向军方,不过现在是什么局势,大家肯定明白,军队的军心士气不可忽视。多给将门子弟一些机会,也是为了激励前线的将士,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流血牺牲是有价值的。”

“那,你的这些徒弟,以后。。。”铁铉欲言又止,不过万磊知道他想问什么,所以淡然一笑,道:“我只会帮他们步入官场或者商场,至于他们以后能走到哪一步,全靠他们自己努力。而且我也说过,皇帝轮流坐,谁也无权指定继承人。谁更有能力,谁更得人心,谁就上位。”

“哦,这就好,其实下面那帮人,最怕的就是乱了规矩。”铁铉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其实不只是下面那些人,铁铉自己也生怕万磊搞内定,指定某个继承人,直接把他们这些“元老”的机会给挤占掉。

“呵呵,老哥您就放心吧,这些小家伙年纪小,最少也要熬上四五十年才够资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啊哈,贤侄说得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过后辈的培养也是不能放松啊,不知贤侄是只招这五个徒弟,还是年年招?”铁铉脸上的阴云尽去,因为以他自己的资历,四五十年间,他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上位一两次的。

“当然是年年招,每年四个到八个不等,看情况,不过宁缺勿滥。以后我会用考试的方法来选人,能让我收为徒弟的,最起码也要是神童级的。当然,元老们的子弟,我会适当照顾,毕竟大家都是自己人。”万磊笑道。

“对,大家都是自己人嘛,而这些孩子又是咱们未来的希望之星,以后老哥有空,肯定来看看这些孩子?”

“呵呵,铁老哥你就算不来,我也会领着他们上你府上去。不只会领到你府上去,还会领到军营去,咱们培养的是文武兼备内外齐修的治世良才,可不是只会吟诗作画的文人。”

“好,说得好,文武兼备,内外齐修,这些治民良才的老师,算上我一个。”铁铉哈哈一笑,他也不是傻子,知道什么才是保持长盛不衰之道,也明白万磊要干什么。

其实,自从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尊师重教就成了国人的传统。特别是在政坛上,师生关系往往比父子关系还重要。如果有谁对教过自己、提携过自己的老师不敬,那就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这样的人是不容于官场的。

而政坛之上,臣子与君主之间从来说不上有什么感情,你帮我打工,我给你俸禄,算是雇佣关系。但是师生关系不同了,简直就是纯粹的利益共同体。所以一直以来,无数“正义人士”敢骂皇帝、甚至于敢造反,却鲜有人敢拿自己老师开刀。

也正是因为有一种纯粹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明朝开科取士才十多年,文官集团就发展壮大。朝廷上下,进士党以师生、同乡和同年等形式结成一个个强大而且隐秘的政治同盟。

在这些政治同盟中,同乡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千里为官不容易,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当然要互相照顾了。同年就好比是同学,一起中进士,一起进官场,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礼尚往来啦。

而关系最紧密的无过于师生,老师利用手上的权势来提携学生,助其进步,学生被人欺负了要罩着;学生充为走卒,为老师摇旗呐喊,老师倒霉了要主动出来背锅。至于忠君爱国,也就嘴上喊喊,只有某个二愣子才当真,大家忠的还是利益。

北平行省的建制中,虽然没有皇帝这一职位,不过官场上的那一套与明朝那边也是差不了多少的,因为趋利避害本就是人之本性。万磊虽然自信能改变历史,但是也不会自大地认为自己能改变历史规律,更别说改变人自私的天性了。

其实现在的北平行省中,已经有了好几个小集团,可以分为以军官为主的军官集团和以文官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