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前两年任谅做山东邢狱,盗贼绝迹,知州的政绩也属上等,但是今年任谅因政绩卓著,减了一年磨勘,提前升迁走后,地方上便不那么太平了,不过也没大伙盗寇,审官院的评定等级也不会低。

审官院评定后,便会拟一个升迁贬黜的方案,报到中书省,若是中书省无异议,便会实施。

若是把梁山有大伙贼人的事情报到中书省去,知州想要升迁基本就无望了,能平调到同等州府便不错了。

“这伙人来的蹊跷,说不得过几时便走了,若是贸然动武,损兵折将时须上报枢密院。”

武将升迁一样要经过审官院考核,最后上报枢密院。

黄安这一说也把自己的私心点出来,大家都怕考核,且等等再说。

“将军说的有理,那便看看这伙人动静再议。”

第十四章 梁山草创

一晃就过了两月,梁山和济州官府仿佛达成默契一般。

梁山不下山劫掠,而官府也不来追捕。

史进也没划什么禁地,不过渔民也不敢太靠近梁山,而济州府自然也不会不收租子。

济州府也没那许多税吏去泊面上收租,直接按船算租,即使你不进水泊,每日也要交租。

新法实施没多长时间,就搞得怨声四起。

家中贫寒者,染了轻症也不敢歇息,只能带病进泊劳作,换钱交租。

进了十一月,水泊就开始上冻了。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没几天,湖面上的冰便结了一尺多厚,附近的渔民也不再砸冰捕鱼,都改作割苇。

赋税严苛,他们便是想歇几日也难。

一些渔民实在不堪重负,便主动找到梁山来入伙。

如今的梁山已经是房屋整齐,之前的帐篷已经全部拆除,所有人都住进了营房,钱粮也都入库了。

今年风调雨顺,秋后粮价有所回落,每石一贯五百文。

不过相比前些年六七百文一石的价格也已经涨了一倍,自从蔡京、童贯这一公一媪掌权后,物价便飞涨,因此民间有“打破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的歌谣。

大队人马到来前,朱武便收买了近两千石。

因为朱武出价比附近粮商高一分,秋税又开征在即,所以四乡百姓都争抢着运粮来卖,若不是朱武手中钱财有限,便是收个万石也不难。

梁山水泊附近土地肥沃,也属富饶之乡,秋收后能碰到一个不压价收粮的人实在不容易,十里八乡百姓听得消息,谁不上赶着送粮食过来卖。

史进率人上山后,也没停止收粮,不过百姓却都不敢来这里卖粮了。

现在十里八乡都传遍了,一伙强人占了梁山。

一者害怕梁山众人抢了去,二者被做公的知道了,也不是好耍的,私通强盗的罪过可被不轻。

史进看收不到粮,就派人扮作粮商,直接到附近州县粮店购买,当然价格要高一些,不过也省了很多事。

每天都有一船船粮食通过水泊,运到梁山。

在水泊上冻之前,梁山便存粮七千多石了。

山前三关也都落成了,如今梁山尚在建设的便是史进规划的聚义厅,南北六丈,东西三丈,足可容纳上百人。

在山寨众人努力下,山寨共建成营房一百五十多间,食堂三处,粮仓两座,府库一处,关隘三座,头领小院也盖了三座,军政司、钱粮司也都落成。

张青、孙二娘分得一座小院,史进、朱武等人住的仍是营房,不过他们是一人一屋。

上山没几天,史进就把朱武、陈达赚上山的几十个匠人放了。

不过有几个匠人害怕走漏消息吃官司,也不敢独自下山,请史进派人和他们下山搬了老小上山入伙。

多数匠人则拿了一笔丰厚的工钱离开了。

好在山寨喽啰中也有几个会泥瓦活的,加上众人打下手,进度倒也不慢。

随着房屋的大量落成,山寨众人的操练也逐步走上正轨。

从刚开始时每天一个时辰,到现在每天三个时辰,山寨上下已经习惯了这种强度的操练。

史进这种安排既是赶工,也是给众人一个适应的过程。

当然现在山寨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操练三个时辰。

后来入伙的匠人便不用参加操练,分出去的火头军也只操练一个时辰。

休整结束后,史进也把山寨人马重新整合了一下。

因为每间营房住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