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说老实话她对这个比赛还是期待的,在少年宫里的同学之间,她有自信是最好的,可是在全市的同龄人中她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等级,她还真有心见识一下,何况还有其他的国际标准舞。

国际标准舞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她之前最想学的华尔兹就是摩登舞,所以很想去现场看看福海的国标水平。

迫于无奈她干脆就使出一个拖字诀,等到比赛前一天再告诉他们好了,过去她考试考砸了也常使出这样的招数,临出门前一分钟再把考卷拿出来给老妈签字,这样能少挨几下揍。

忙碌的暑假过去了,“淑女主义”开张了将近一个月,小姨就叫苦不迭,生意太好了,人手太少,就算是日夜加班还是有很多衣服都赶不及。

看着外婆因为劳累脸色不好,小姨也瘦了一圈,她心里也是着急,老妈开始埋怨她的馊主意,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外婆年纪大了。

这时候在天南市的大姨夫伸出了援手,正巧他出差来到福海,了解了店里的情况很纳闷地问她们,“为什么非要弄什么手工定制?直接找工厂代工不是更好吗?只要把自己的品牌创起来就好了,你们刚起步找人代工是最经济的办法。”

“可是我们谁认识什么工厂啊?”陈竹一脸苦相。

“唔,我等会儿去帮你们打听一下。”大姨夫在天南市经委工作,和福海的经委系统也相熟,稍一打听就找到了几家合适的工厂。

正文 第四十七章 奖学金

“这几家工厂都在我老家那里。”大姨夫也觉得相当巧合,他的老家在福海市的城郊,当年是一块接一块的田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种田了,开办了很多大小工厂,有的做衣服,有的做鞋包,也算是福海的工业新区了。

因为要寻找的是未来的合作伙伴,陈竹不敢掉以轻心,坚持请了半天假和小姨、大姨夫一家家逛过去。

“我觉得刚才那家规模很大,挺正规的,不如就和他们合作吧?”李明萍对大型的工厂比较有好感。

“再看看吧,还有最后一家。”陈竹蹙着眉头,她对刚才那个副厂长傲慢的态度蛮不爽的,分明就是店大欺客嘛。

“这家靠谱吗?”李明萍怀疑地看着陈竹,这家小工厂还没刚才那个厂的一半大呢。

这家叫做“心意”的小服装厂成立没有多久,看来厂长也是下了血本,里面的机器看起来还挺新的,最主要的是负责人的态度,厂长是个黑壮的中年男子,看上去挺憨厚老实的,他的老婆则是副厂长,胖乎乎笑眯眯的样子看起来也不是个奸猾的人。

工厂里也就二十多个工人,老板也着实老实,直接告诉他们平时几乎接不到什么生意,二十多人还嫌多了。

“你们之前有做过来料加工吗?”李明萍环顾四周,的确比较冷清。

“做过,”老板娘拎了几件衣服出来,都是普通的运动服,“这是我们最近做的,明天人家就来提货了。”

“挺粗糙的嘛,”李明萍挑剔地嘀咕着,“像这样子的衣服你们能加工吗?”她带了几件样衣过来。

老板娘接过衣服细细端详,就和李明萍讨论起加工的细节,这种纯业务的事情陈竹不懂也不耐烦听,就在一边转悠起来。

“你们最好要也要找一家固定的主料和辅料的供货商,否则你们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采购上,如果要做一些有档次的衣服,很多布料要你们自己定了花色什么去工厂染的。”大姨夫和陈竹随意闲扯着,大家都不会把她当小孩子看。

“嗯,我也这么觉得,现在已经感觉到采购布料方面很困难了,要花很多精力在这个上面,大姨夫如果方便的话也帮我们和天石市那里联系一下吧,想找一些规模大点的工厂,我们的布料和辅料要求都比较高,小摊贩肯定供不起。”陈竹就吃定了大姨夫是个热心的人。

“不错,服装加工厂找个小型的更好控制,如果以后发展起来的话可以把他们的厂作为你们专门的代工厂,供货商那边我再帮你们留意一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刚开始创业总会比较辛苦一点。”大姨夫就是这豪爽仗义的性格,亲戚朋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总是不计报酬和好处,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开学没多久,陈竹就接到一个让她有些吃惊的消息,她居然得到了“宫家昌奖学金”,宫家昌是福海市人,后来移居海外,赚了偌大的家业,老年的时候回报家乡,设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专门奖励福海那些优秀的中小学生。

因为全市每年只有三个名额分配给小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