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而徐如珉表面慵懒,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读的是哲学,可却不是个老学究,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对时尚的触觉出乎人意料的敏感,虽然学的不是艺术专业,但是竟然设计了不少小玩意儿。

这段时间三个女孩子混在一起竟有了一个想法,开一家有设计感的工作室,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餐饮酒吧于一体,将个人理想社会化。

她们的定位是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

“咱们这定位挺响亮的,可到底是要做些什么啊?总要有个主题吧。”投资人陈竹看着两位显然兴奋得有些过头的大姐。

“做一个咖啡红酒餐吧,同时又是一间画廊,定期举办一些展览……”

“同时又有工作室的功能,在没有展览的时候,就在餐吧附近布置一些我们自己的作品展示……”

三人越讨论越起劲,陈竹一直都有开一家咖啡馆的想法,每天悠闲地生活,在咖啡香中读自己喜欢的书,和亲密的朋友轻声聊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现在的她想过这种生活也不现实,那其实就是一种退休后的状态,所以在整体规划和具体问题上还是叶眉和徐如珉参与得比较多,她作为投资人,相比叶眉和徐如珉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她更多的是一种玩票。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他回来了(一)

第二百四十九章 他回来了(一)

陈竹和叶眉、徐如珉成长的环境不同,在过往的岁月中三人一直都没有交集,却没想到内心的思想竟然如此契合,特别是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都极其相似,三人一拍即合,立刻就着手去找场地。

三人都看中798厂区的厂房,租金却比其他地方要贵,但对于陈竹来说,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既然喜欢租下来又何妨?

租下来之后,三人就一直忙着装修布置的事情,上市的事情结束后,陈竹渐渐淡出华迅的事务,除了每周和部门里的各项目组开一次例会之外,就极少出现在华迅。

“向雯,帮我把下午的会取消掉,改到明天下午。”陈竹一边翻着自己的PDA,一边打电话给她在华迅的秘书,回到上京之后她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一个半天是闲着无聊的。

“呃,可是……”向雯瞄了一眼在不远处和高管们说话的冷漠清俊的男子,正要开口——

“没办法,今天下午林教授约我改一篇文章,无论如何都赶不回公司的,今晚和明早我也都有课,只有明天下午了。”陈竹皱着眉再翻了一遍行程表,无奈地说,“好了,我有电话进来,不和你说了。”

“可是,可是……”向雯看了一眼已经挂断的手机,后半句话还来不及说,大*OSS已经回来了啊……

华迅上市的事给陈竹很大的启发,亲历了全过程的她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列了好几个题目,分别从一个个方面分析这次IPO,第一篇出炉的便是《股权激励在公司管理中的运用》,本着试一试和与前辈探讨的精神,写好之后投给在学界还颇有影响力的北方大学经管院学报。

主持学报的是学院的老师们,主要的撰稿人也以硕士、博士与老师们为主,也有几个优秀的本科生,但像陈竹这样甫升大二的学生就敢投稿的还是很罕见的,关键的是陈竹最近声名正盛,难免会让人注意到,但学报这样严谨的刊物可不是八卦杂志,只看名声就随便乱发的,几位编辑读了之后发现她的观点很具有参考性,更可贵的是用实际的例子比空泛而谈更具有说服力,一致将她的文章推荐给主编林学则教授。

林学则一看她的名字就乐了,细看她的文章,虽然还有些稚嫩,但作为一个大学生能提出这些观念算是很不简单了,如果再稍微修改一番甚至就能作为毕业论文了,便将陈竹约到办公室提出她不成熟的地方,再提了几个方面让她可以补充研究。

林学则是博士生导师,像这样悉心指导一个本科生是很少见的,他的指导方法是像闲聊一般随意地谈到某个方面,就看学生能不能迅速抓住他言语中的关键点,这也能考验一个人悟性。

而陈竹有广博的知识面,海量的阅读量,对专业课的基础十分扎实,又有难得的实践经验,对林学则抛出的问题虽然一个个都接住了,但有不少还接得十分勉强,明明室内空调强劲,还是紧张出了一身汗。

林学则看她狼狈的样子非但没有取笑,反倒暗暗点头,根据陈竹的水准他的问题也在逐渐升级,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