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页)

虽然法国和英国之间长期敌对形成的疑云未消,但当劳里斯顿将军将草签的亚眠和约初稿送回伦敦时,狂欢的群众卸下了拉他马车的马匹,将他和他乘坐的马车拖了2英里,一直拖到他的寓所。巴黎同样处于普天同庆的气氛中,布列纳高兴地说:“亚眠和约是法国历史上最值得自豪的事件。”

1803年5月6日,亚眠和约被交给护民官批准。就在同一天,感激的国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法国议会做出了执政任期再次延长10年的决定。然而,拿破仑对此并不满意,他的目标是要成为终身执政(包括他50万法郎的年薪)。

“我活着是为我的国家服务的。”在他向参议院提出终身执政的要求,但遭到参议院的否决后,拿破仑这样答复道。他要求将此事提交人民公决,这使得护民院十分为难,他们对此保持沉默。到1802年5月10日,法国议会顺应了拿破仑的愿望,决定将终身执政和是否有权指派继承人的问题提交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由内政部长吕西安主持。统计结果表明:3;568;885名法兰西公民赞成拿破仑荣任终身执政官,反对者仅8374人。1802年8月2日,拿破仑终于被任命为终身执政,两天后拿破仑颁发了《共和10年宪法》。吕西安、富歇和其他一些拿破仑的密友在这次公决中将数百万张反对票剔除,成了法国历史上最大的作弊事件。对自己的新地位充满信心的拿破仑在11月2日采取了一个大胆的步骤,将对他的家庭秘密了解过多的窥探者富歇革职;同时,他查禁了警察署(到1804年7月, 他又重新恢复警察署并重新启用富歇)。

1799年至1804年初是多事之秋,拿破仑在此期间建立了非凡的业绩,但也种下了悲剧:他播下了大量的种子,但在这些种子生长成熟之前,他就将它们扼杀了;他此后对欧洲各国的穷兵黩武,使他自己的军队践踏了他如此温情地播下的幼苗,这是他自己的悲剧也是欧洲的悲剧。

尽管拿破仑声称:“我不是以发动战争为职业的,事实上没有谁比我更加热爱和平。”但拿破仑其实对和平毫无兴趣。所以毫不奇怪的是,不到一年以后,即1803年的5月中旬,欧洲就重启战端。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人拒绝按照亚眠和约从马耳他撤兵;英国人则指责法国人破坏亚眠和约和吕内维尔和约,在欧洲扩张;特别是法国的塞巴斯蒂亚尼将军当年春天在《箴言报》上发表的强烈的反英报告使英国人大为不安——他在君士坦丁堡和北非的访问中竭力说服土耳其将埃及让给法国保护。

英国和法国各有各的理由,但拿破仑却在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他要将他在1802年春天就酝酿的战争计划付诸实践。拿破仑决定向曾经藐视过他的英国开战,征服英国是他的目标,显然他忘记了他的“正义的首要原则”——“确保公众的福利”。他告诉布列纳:“我的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征服了开罗、米兰和巴黎……如果我明天死去,200年以后,世界历史上就只有我半页的地位。”显然这是过于低估了自己,谁也不会忘记征服者威廉1066年的壮举。拿破仑深信不疑的是:只有不断地征战和胜利才能保持住他在法国的地位和权力。

第二十章 狼烟再起(1)

1803年春天,拿破仑已将埃及远征的教训置之脑后,盘算并积极着手准备一场更加危险、更富有空想和假定色彩、而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冒险战争——入侵英国。

现在,拿破仑将法国全国的力量和包括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以及不久之后的西班牙等国在内的欧洲势力全部集中起来,准备圆他多年来以梦想为基础的固定观念——征服英伦三岛。拿破仑横征暴敛数亿法郎、掏空法国国库、强征民夫民徭的骇世之举使日不落帝国也大为震惊。1803年,正当法国人民准备安享自法国大革命以来难得的稳定政治和太平盛世之际,拿破仑打破了人民的美梦,也打破了欧洲的和平,并导致法国国库空虚到了几乎破产的边缘。

早在1798年,拿破仑就萌生了攻打英伦三岛的念头;但在审时度势之后, 他明智地放弃了这个打算。没有雄厚的实力,不掌握制海权,这种大规模的渡海作战是很难成功的,但在拿破仑看来并不是不可能的。在拿破仑的眼里没有做不到的事,正如他说的那样:“在法国只有做到不可能的事才是值得赞美的。”现在,法国有了稳定而富饶的欧洲作为后盾,只要决策正确,攻打英国是可以成功的。英法之间区区25英里的海峡算什么。诺曼人①不是用最原始的航船在7个世纪以前就创下了这样的奇迹吗?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