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当骑马兜风结束之后回到宫廷的花园时,皇帝命令他的随从和卫队以及所有目睹他落马的人都集中到他的身边围一个圈,他告诉大家对任何人不能提及他落马的事。他的卫队对他十分的忠诚,此后果然没有任何人谈及拿破仑那天晚上差点摔断脖子一命呜呼的事情。

从马上摔下来是一件区区小事,尽管摔得比较重,又何必如此讳莫如深?显然,拿破仑觉得皇帝必须在他的臣民面前保持完美的形象,他是不能有错误和弱点的,也不能在没有事先昭告天下的情况下从臣民面前永远消失……也许还因为拿破仑害怕因为这件事情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征服世界的伟人居然不会骑马?

拿破仑视察维也纳时发现多瑙河上的所有桥梁都被奥军烧毁或炸毁,这些桥梁曾经使拿破仑的军队在1805年顺利渡河打了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和拉纳每天都在河边研究渡河的地点。后来发现在维也纳上游有一座河心岛名叫施瓦茨雷肯。尽管河流涨水,水流湍急,拉纳元帅还是命令伊莱尔将军带领500人渡河上岛。岛上已经有奥军把守,而且岛与北岸有桥梁连接。

()好看的txt电子书

第二十九章 另一场多瑙河战役(6)

法军寻找一切可供渡河的船只,渡过了几百码的河面到达施瓦茨雷肯岛,岛上奥军的反击比预想的要猛烈得多,而且从北岸不断有援兵过桥增援。片刻之间,渡河的法军死伤过半。这是一场悲剧。拉纳和拿破仑在河对岸眼看自己的人马遭到屠杀,于是命令迅速增援,但是河上已经没有渡河的船只了。拉纳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人在岛上有全军覆没的可能,焦急万分,跳下河去,他身边的拿破仑见状也跳下齐腰深的河水,一把将拉纳拉了回来。其他军官也匆忙赶来帮忙,将两人一起救上岸来。拉纳激动地将拿破仑抱住——虽然河心岛就在眼前,他们却无法援救岛上孤军奋战的弟兄。

拿破仑开始冷静地分析战局:看来奥军虽在几次血战中连连败北,却未受到致命的打击。他们在查理大公的指挥下有序地撤退到多瑙河左岸,并炸掉了河上的桥梁,旨在与法军作旷日持久的周旋。而拿破仑则想再打一场奥斯特里茨战役,所以他决心渡过河去,与奥军决战。

拿破仑将渡河地点选在了维也纳东南的埃比尔多夫。此处河床较宽,河中央有个岛屿叫罗堡岛,岛上树木丛生,可掩护部队渡河。决定之后,拿破仑召来了工兵负责人贝特朗,命令他用68条大船和9个大木筏在由于春雪融化和暴雨而涨水的多瑙河右岸和罗堡岛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浮桥,在罗堡岛和多瑙河左岸的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之间则架设了一座比较轻便的舟桥。为了迷惑奥军,拿破仑命令达武军团进军维也纳北面的诺斯多夫,佯装架桥渡河。拿破仑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但是这样的决策也使得奥地利军队有了可乘之机,一旦奥军在法军渡河的过程中发起攻击,则可能将其分割成两段,断其后路和后援并围而歼之。

拿破仑意在速战速决,孤注一掷,浮桥架设完毕之后,立即命令拉纳和马塞纳的军团最先渡河,法军渡河的目的是寻找比法军人数多得多的奥军主力决战。这需要极高的效率和速度,但同时也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两座长长的、暴露无遗的浮桥和舟桥。

但是,求战心切的拿破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充分巩固自己的后方。他一心想给查理大公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拉纳和马塞纳顺利渡河并占领河边村庄阿斯佩恩和埃斯林。夜间,河水猛涨,法军渡河遇到困难。21日,拿破仑过河到阿斯佩恩观察地形,全力组织渡河。无奈多瑙河涨水不止,渡河行动只得中止。这时,渡过河的部队只有3万人。

21日中午,查理大公觉得进攻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9万人分兵5路向阿斯佩恩和埃斯林进发,企图围歼已经渡河的3万法军。法军背水一战,伤亡十分惨重。

当天夜晚,法军利用夜幕掩护,迅速修复舟桥;奥军从上游放下木桩等物破坏舟桥,修复工作极其艰难,但天亮前终于修复。滞留在罗堡岛上的法军快速渡河,天亮时,北岸法军已经增至7万。

早上7点,拿破仑命令拉纳军团向奥军中央发起进攻,尽管达武尚未渡河赶到增援,拉纳攻势依然凶猛,其步兵随炮火在河边平原上前进,所向披靡, 奥军中央防线被顺利突破。

可是,就在拉纳胜利唾手可得之时,拿破仑突然命令他停止前进。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多瑙河洪水咆哮,奥军放下的树木和装有重物的船只冲毁了罗堡岛和多瑙河右岸的浮桥,后备军的车辆、一部分重骑兵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