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8月24日,在接到了来自西班牙的马尔蒙元帅在萨拉曼卡遭到致命打击的不利战报后,拿破仑仍然下令进攻现已囤积了大批俄军的博罗迪诺,博罗迪诺是法军与莫斯科之间的最后要塞。

库图佐夫元帅出生于俄国,观察力敏锐,遇事镇定,是个颇具决断力的战将。正如克劳塞维茨说的,虽然“他已不再具有昔日的威风……然而,他了解俄国人,知道如何驾驭他们”。沙皇亚历山大已任命库图佐夫为元帅,其职位高过令人失望的巴克莱。虽然库图佐夫以脾气暴躁闻名,但由于他是俄军统帅中深受士兵及军官拥护的人,且具有不懈的战斗决心和毅力,因而仍被沙皇重用。拿破仑十分了解库图佐夫,也明了巴克莱降级的含义,认为长久以来他一直期待的同沙皇之间的正面交锋终于将在博罗迪诺展开了。“他(库图佐夫)是军事天才、雄心勃勃,而且老奸巨猾。”德·西加这样警告拿破仑,“他是第一个堪称法军对手的人。”这样,法军继续向东沿着通向博罗迪诺的大道进行看起来是无休止的行军,终于于9月5日接近了目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三章 俄国风云(10)

在出征前法军的总人数为166,000名,另有587门大炮,在到达博罗迪诺后法军总人数已降至131,000名了。拿破仑的士兵由于疾病、思家等不利因素,士气远没有俄军高昂。

拿破仑的主要将领之间的不和仍持续着,愈演愈烈。拿破仑与缪拉之间公开地彼此互不信任、互不欣赏则更甚:缪拉断然拒绝让内伊军团前去迎击敌人;接着,性急的缪拉和固执的达武在斯摩棱斯克为如何运用缪拉的骑兵团在战略战术产生了分歧,大吵起来。达武虽说个性古怪,却是最明智的军事指挥者,仅次于拿破仑;缪拉在这点上是望尘莫及的,他已经在如何调动及运用自己原本颇为强大的骑兵团上犯了严重的军事错误,致使骑兵团伤亡惨重、人员锐减,在到达博罗迪诺后就只剩下28;000人了。至于贝尔蒂埃,无论是内伊、缪拉还是达武都容不下他,认为贝尔蒂埃作为一军之长只是个运用手中的权力在实施恶意报复的品行恶劣的家伙。

最后的问题就出在拿破仑自己身上了。他无数次地被劝谏,有时令人吃惊的是连胆怯的贝尔蒂埃也进谏拿破仑:这是个不明智的错误,法军不应该渡过涅曼河,再这样下去,法军将越来越被动,因为他们的补给后勤线拉得过长;只有不到1/3的帝国军队成员是法国人,而其他“同盟军”在这场战争中将失去一切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简而言之; 如果这是一场一决胜负的比拼——贝尔蒂埃这样提醒拿破仑——那么法军所能依靠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另外上万的逃兵、疾病流行等不利因素使法军的战斗力每况愈下,就连身体最强壮的指挥官也开始精神委顿。而这一切不利因素因拿破仑对这场战役求胜心切而更加严重了,原本打算一个月内结束的这场战争已经延续了“两个月”。现在已是9月份了,气温仍很适宜,但夜间温度开始下降,昼夜的温差使军队死亡人数增加——每天早上点名时,花名册上要勾掉许多人的名字。拿破仑的焦急是有道理的,而伊比利亚半岛又传来坏消息——他明白,那里的局势除了他而外没人能解决——但是,他已经厌倦了。拿破仑自己得了痔疮、流行性感冒,尿路感染令他疼痛难忍,而一直令他刺痛无比、烧灼般难受的胃溃疡则迫使他越来越多地将他的右手放置在外套左边的口袋里——这是他的历史性“姿势”。每次,当他的坐骑将他重重摔在泥泞里时,他就会想起自己已经43岁了,已经作为一个老兵在战场上度过了整整27个年头了。在拿破仑的军旅生涯里,他头一次感到自己老了,头一次厌倦了军人这一职业。的确,所有的迹象都对他不利。然而,博罗迪诺战役将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将在世人面前决定拿破仑与俄国的胜败,而且还将决定法国和整个欧洲对抗的结果。

俄军人数也在下降。库图佐夫实际上可以控制的兵力大约为万人,但只有万步兵,也许最多不超过9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临时募集的未经训练的新兵。俄军的高层指挥非常薄弱,彼此之间不团结,每支军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立的山头。但是,现在库图佐夫不仅仅是在炮兵的数量上超过了拿破仑,而且占有和法国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所具有的相同优势——库图佐夫的优势更甚——抢先到达博罗迪诺选择自己的战场。

博罗迪诺这个小镇位于狭长的卡拉莎河西岸,该河向北蜿蜒数英里后汇入莫斯科河。另外,这一带支流纵横,尤其是在卡拉莎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