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2页)

“诚”是天道的本然属性。《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它与天俱来,“自成”无依,超越万有。天地万物在产生时,便具有了天然的本性。它作为万物生化的终极依据流行于万物之中,生生不息,从不间断,与万物相伴终身,“不可须臾离也”。

《中庸》还认为,天道之自然本质的“诚”,并非是死寂的,它具有自觉的功能,也就是说,万有一旦达成对其自身内在“诚”的完全体认,这种内在的本性就会自觉地显发出来,所谓“自诚明,谓之性”就是这个意思。《中庸》以圣人为例,对“至诚”之性的自觉显发做出如下解说:

一是“诚”能尽性。“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命之谓性,圣人能够体认天道的“诚”,故其能极尽天赋的本性;既然能够极尽天赋的本性,就能够兴养立教,极尽众人的本性,于是“修道之谓教”;既然众人天赋的本性能够得到发挥,那么众人就能够樽节爱养万物,以极尽万物之性。

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均是合乎天命之性,顺万有之本性而行,亦就合乎天道,率性之谓道。

二是至“诚”能化。“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做到“化”很不容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化”的过程,即圣人通过启发和诱导,达成对全体“诚”的体认,此即所谓的“自明诚,谓之教”;达到对全体“诚”的体认,就能积中发外,形于四体;形于四体,就能容止显著;容止显著,就能光辉四照,灿烂光明;灿烂光明,就可以将其付诸于行动;有了行动,就可以改变自身,最终成圣。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由于圣人实现了对“诚”的完全体认,故而可以达到与天道冥合为一的至高境界,能*见性,观照天地万物,国家兴亡,个人祸福之机微,可了然于心,一有所感,则如响随声,极其神妙。所以至诚如神,可以前知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目录

目录

序 十三经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章 玄妙而神秘的《周易》

一、人更三圣 世历三古

二、一阴一阳谓之道

三、“易学”的兴起和影响

第二章 上古祖先的声音《尚书》

一、扑朔迷离话古今

二、与祖先的艰难对话

三、从敬天到敬德的路程

第三章 来自远古的理想《周礼》

一、聚讼千年论《周礼》

二、天下大同的理想蓝图

三、礼乐文化的形成和影响

第四章 从大同之治看《礼记》

一、众说纷纭论《礼记》

二、古人的文明准则

三、儒家的理想境界

第五章 贯穿生死的人生《仪礼》

一、家家都有一本经

二、繁文缛礼谓之教

三、追根溯源论礼、乐

第六章 教人温柔敦厚的《诗经》

一、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

二、四始展开生活画卷

三、《诗》可以兴、观、群、怨

第七章 重人事轻天命的《左传》

一、左丘明的是是非非

二、叙事记言的写作技巧

三、重人轻天的民本思想

四、散文、小说的开山鼻祖

第八章 向往大一统的《公羊传》

一、大家迭出论兴衰

二、由表及里的解读方法

三、大一统与尊一始

第九章 以民为本的《谷梁传》

一、《谷梁传》的兴衰史

二、以民为本和王道思想

三、两千年的学术高峰

第十章 儒学的精华和源头《论语》

一、《论语》的编纂和成书年代

二、《论语》与孔子思想

三、儒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十一章 以孝治天下的《孝经》

一、谁解千年之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