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胸襟和气度。明日我便派人给你送一本汉人的女则来,你给我好好地读三百遍,什么时候读明白了,再来说给我听。”说完,转身出去,一会儿便有两个侍女来拿了铁穆耳的衣服物品,搬到别的寝宫去了。弘吉烈又羞又气,扑到枕头上放声大哭。

第二日天一亮,弘吉烈便去找皇后诉苦,远远地看见皇后在御花园中,她奔过去,跪在地上,叫了一声皇祖母,便放声大哭起来。皇后轻轻把她扶起,笑道:“好孩子,哭什么呢,夫妻吵架也是很平常的事。”

弘吉烈道:“他欺负我,皇祖母要为我做主。”

皇后看了看她道:“是么,昨日的事,太子已经都跟我说了,这里面你也有错。”

弘吉烈红肿着眼道:“难道皇祖母也要为他说话吗?”

皇后道:“铁穆耳新婚便冷落你,日日只在书房中处理公事,这是他的不对,哀家已经说了他几句。但你做得更不对。”

弘吉烈道:“孩儿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

皇后慈祥地看了她一眼道:“你如今结了婚,便是大人了,也要有大人的样子,私自去太子书房中翻查物品,若是别人,便是死罪。”

弘吉烈不服气道:“我是他的妻子,为何不能查看他的东西。”

皇后道:“铁穆耳是皇太子,将来还要做一国之君。你这样对他,叫他以后还怎么服人,你毁了他的画像,他只是要你读熟女则,已经是很宽容的了。”

弘吉烈道:“他心中居然还有别的女子,叫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皇后笑道:“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男人管得越紧,他的心便离你越远。铁穆耳是皇太子,不可能只娶你一个妻子,将来还会有很多女人来与你争宠。你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要学会容忍,宽恕,更要学会接纳太子别的女人。我这本女则,你拿去好好看一看吧。看不懂得地方,尽管来问我。”

弘吉烈含泪接过女则,躬身道:“送皇后娘娘。”皇后看了她一眼,转身去了。弘吉烈呆呆地站在原地,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一章 水月庵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天下读书之人,不论蒙汉,皆可参加乡试,乡试选中之人,再赴京参加大比,取状元,榜眼,探花为头三甲头三名。”

这一日,我正与宁采臣在贤士湖的状元桥边喝茶,忽然听到这个消息,宁采臣大喜道:“兄台说得真准,皇上果然开科取士了。”我笑道:“那你就要赶快努力,考个功名出来,也好光宗耀祖啊。”

宁采臣道:“张兄何不和我一起参加乡试,也好博个功名。”

我笑道:“富贵荣华于我不过浮云,考上又怎样,考不上又怎样。”

宁采臣道:“张兄此言差矣,大丈夫生于世,便要有所作为,我观张兄也不是庸碌之人,为何不参加科考,若高中了,也可为汉人百姓造福。”

我看着他,心中想到二哥,若是考不中还没什么,若是考中了,便要回到大都那个伤心地,面对二哥还有少华,躲都来不及,哪里愿去见他们。想到这里,我摇头道:“宁兄不必再说了,我是绝不会去参加科举的。”

宁采臣叹了口气,低声道:“张兄,在下说句忤逆的话,你也是有才学之人,应该知道当今天下本是我们汉人的,如今却被外族夺了去,朝中官员也多是蒙人,汉人百姓被皇帝定为第三等贱民,生活困苦,性命如草芥,每日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我们若是能考中科举,就算不能成为朝中大员,至少也可解救一方百姓啊,张兄满腹才华,这几日与小弟谈起国家大事,也是头头是道,分明有治世之志,为何不尽力施为呢?”

我听了他的话,不禁想到自己与少华从苏州一路走来,看到的满眼凄苦景象,还有死在九王爷手中的老伯一家,和二哥在州中看到的那些衣食无着,在寒风中哀嚎的穷苦汉人百姓,心中测然。良久无语。

宁采臣见我默然,疑道:“张兄莫非有什么为难之处,所以不愿入朝为官?”

我抬起头看着他,暗道:“我如今是张好古,模样早已改变,二哥肯定认不出我,而且一旦事情败露,大可以揭了面具跑路,他们又到哪去寻我呢?到了朝堂之上,虽然不能尽展心中抱负,至少可以如宁采臣所说,造福一方百姓啊。”想到这里,我一咬牙,笑道:“好,就依宁兄之言,我们今日便一起温习功课。”

宁采臣大喜道:“好,就这么说定了。”伸手拉了我回去,拿出《中庸》,《论语》,《大学》等几本书,和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