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少华叹了口气道:“爹爹料得不错,这是吴参将发来的飞鸽传书,晋王联合耶城附近的察金部,调集辖下军队,蠢蠢欲动,随时可能谋反,副将陈秀请我早日赶回去,以防万一。”

皇甫驭风脸上浮起一丝忧虑,良久方道:“你手下虽有五万蒙古骑兵,而且全是精锐中之精锐,只是主将不在,军中无主,群龙无首,怎能与晋王相抗衡?”

少华沉默了好一阵,方才低声道:“爹爹,孩儿这就进宫面圣,将北地的军情禀报皇上。”

皇甫驭风点头道:“好,事不宜迟,你去吧。”少华换上官服,拜别了父亲,骑上快马,直往宫中而去。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一百章 羌笛出塞

御书房。

阿罕向铁穆耳躬身道:“皇上,勇武将军皇甫少华求见。”

铁穆耳笑道:“快宣。”

不一会,皇甫少华大步走进来,跪下拜道:“微臣参见皇上。”

铁穆耳仔细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起来吧,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皇甫少华拱手道:“谢皇上。”站起身。

铁穆耳笑道:“三弟今日来,所为何事?”

皇甫少华从怀中掏出飞鸽传书,双手呈上道:“启禀皇上,微臣接到北地军情急报,请皇上御览。”阿罕上前接过来,递到铁穆耳手中。

铁穆耳看了一眼,怒道:“晋王这逆贼,朕一向待他不薄,想不到他竟然联合察金,意图谋反,实在是罪无可恕。”说完转头对阿罕道:“传朕旨意,命驻守遂城的刘忠勇部立即赶赴北疆,增援皇甫少华的军队。”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神情忧虑道:“离北地最近的只有刘忠勇部,只是他手下的四万汉军,大多是步兵,就算日夜兼程,也需十余日才能抵达北地,三弟麾下只有五万骑兵,只怕无法与叛军对敌啊。”

皇甫少华眉间涌起万丈豪气,朗声道:“请皇上放心,微臣所部虽然只有五万骑兵,却是百战之师,晋王与察金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提,微臣这就赶赴北地,一定要取下晋王的人头献给皇上,以报答皇上对臣的知遇之恩……”

铁穆耳眼中有光芒一闪,很快答道:“好,不愧是朕的好兄弟,有你在,朕的北疆一定会固若金汤。”

皇甫少华拱手道:“谢皇上信任。”

铁穆耳又道:“只是北地离大都路途遥远,三弟只怕无法及时赶到,朕的马厩中有一匹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可日行千里,就赐给你吧。”

皇甫少华闻言大为感动,上前一步,跪下道:“微臣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铁穆耳慢慢站起身,走到他身边,伸手扶他起来,在他肩上拍了拍,笑道:“三弟,你回大都不到一个月,又要远行,二哥政务繁忙,都未有机会和你把酒言欢,深以为憾,不如等你得胜回来,二哥再设宴为你接风。”

皇甫少华眼中含泪道:“微臣遵旨,谢皇上。微臣告退。”缓缓退了出去。出了宫,骑上皇上赏赐的千里马,先奔到自己府门前,快步走到书房中,执了笔墨,写了一张纸条,折好了,取出柜中的便装,穿到身上,佩了剑,大步走出来,找来下人,将纸条递给他道:“你马上用飞鸽传书,将这张纸条送给吴浩。”下人忙接过来,飞快地走了。

少华站在原地怔了一会,来到父亲书房前,叩门道:“爹爹。”皇甫驭风在内道:“进来。”少华大步走进去,皇甫驭风看着他道:“你要走了。”

少华转身把门关好,向父亲拜道:“孩儿有一件紧要的事要禀告爹爹。”

皇甫驭风有些疑惑,看了他一眼道:“有什么事,快说吧。”

少华道:“爹爹觉得张好古张大人为人如何?”

皇甫驭风笑道:“此人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为官清正,又体恤百姓疾苦,是位难得的贤臣,是我朝的栋梁之才。”

少华闻言大喜,笑道:“爹爹说得是,孩儿也是这样认为。”

皇甫驭风话锋一转,笑道:“只可惜此人年少风流,身为朝中官员,竟与怡红院的头牌玉姬互称知己,几次出行为朝廷办事,都带了府中美婢同往,又伤了你师妹的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与他交好,只可学他的才识胸襟,风流之处,切不可学他。”

少华听了他的话,不禁哑然失笑,皇甫驭风见他神情怪异,疑道:“你今日好好的,为何向为父谈及张好古的为人,难道出了什么事不成。”

少华一步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