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啦。他连忙摆摆来手急急地说:'没病,没病,我没病!要是我今天不去赴宴,真正会有一场大病。我,我,我腿脚有些不灵便,求求你,你你你还是背我去吧。'他胡纠蛮缠,接客的人没办法,只好背着他送去啦。文儿啊,你读书,正如这冬烘先生读'请贴',读来读去,才读到'八月初一'啊,你,你还得继续往下读呀!

林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十分蹊跷:冬烘先赴宴与读《资治通鉴》,简直风马牛不相及,林老说这个干吗。但卒章(。dushuhun。)点睛显志,说尚文三读'请贴',还不明宗义。讽喻之意,简直入木三分。尚文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永远黎疾彭芳分别在读《新唐书》、《旧唐书》中的《魏征传》,已经在文章(。dushuhun。)里找到了林老要他们读的段落,知道了真正的答案。可尚文还在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答非所问,还自以为是。他们不禁前合后仰,拍手哈哈大笑。春妈被他们疯子似的狂笑所感染,也笑得眼睛眯成新月似的一条缝。尚文则被他们笑的狂涛冲昏了头,火烧红从嘴角直漫过双颊平原,烧着了崇山峻岭似的耳壳。他眨巴着眼左顾右盼,如坠五里雾中,不知路在何处。还是永远提醒他继续往下读,他才拿起书本看下去。他读了好一阵,才站起来讪讪地说:

爹,你看是不是这一段?尚文错了一次,怕再错,如今找着了美玉,老以为还是石头,眼睛怯怯地望着爹,惴惴地说。

你读吧。只要运用你的脑髓认真思索,就不会有错。怕就怕盲人骑着瞎马,还要胡冲乱撞林老用慈爱的目光望着他,热情地抚慰他,殷切地鼓励他,如果经过仔细辨识,深思熟虑,那么自己认定的路,就不会错,就应该勇敢地走下去!文儿,你就读吧。

贞观十七年……

七月辛卯……

第四章(。dushuhun。)  午宴说梦(中) 12啜药尝蜜,黎疾明辨甘苦;读史答问,尚文两度出错 3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0:27 本章(。dushuhun。)字数:4027

初,魏征尝荐正伦及君集有宰相才,请以君集为仆射。且说:'国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上以君集好夸诞,不用。及正伦以罪黜,君集谋反诛,上始疑征阿党。又有言征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褚遂良者,上愈不悦。乃罢叔玉尚主,而踣所撰碑。尚文读完,双眼尚痴痴地望着书本,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既而由惊疑转为愤怒,忿忿地说:怎么,唐太宗也这样?也这么多疑,轻信人言!招贴即扯,竟然出尔反尔,说黑为白,才过半年,就TF了自己作出的定论!对逆耳的忠言耿耿于怀,对犯颜直谏的人,即使'盖棺',论还不能定,连死人也不放过,真是太狠毒了!

文儿,你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天下乌鸦一般黑,可唐太宗这只乌鸦却是变种,毕竟没有那些乌鸦那般黑。中国几百个帝王里,某种程度上,他是能虚心纳谏的第一人。可就是这第一人,也不能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曾挥舞'言者有罪'的大棒,掘掉自己亲自为魏征所树的碑,TF自己对他的定评!可见向人提意见难啊,特别是开会当着众人大鸣大放,揭上级的疮疤,即使百分之百的正确,他也会认为你使他丧失威信,影响他加官进爵,是掘他的祖坟,要他的命啊!困兽犹斗,何况他们还是生龙活虎呢?你们现在是初生的牛犊,满腔热血,勇往直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可是,如果你真正迷信'言者无罪',胡说白道,到头来只会碰得头破血流,打掉牙齿和血往肚里吞,甚至丢了卿卿性命。历史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少么?因此我以为进言者要熟读《说难》,以唐太宗魏征为明镜,进言时必须慎之又慎,就是对如唐太宗那样的开明的领导,也要多长一个心眼,才能确保无虞。

俗话说,人前只说三分话。在复杂纷繁的社会里,诚如您说的,言事很难。不过,按你的意思,是不是就只能稳口深藏舌,连三分话也不能说了?那么,这次整风,我们就只能做缩头乌龟,作壁上观哦!黎疾听林老说理入木三分,确实无可辩驳。但又觉得别人热情奔放,百花齐放,而自己三缄其口,委实不是滋味,因而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