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展极不平衡。

“你现在给我收集一下我们汉中和宁强接受的难民里面,有多少是可以担当这个职务的人。”范宇在抗战开始初期的大撤退时候,从北平和南京“绑架”了不少大学里的学生和教授,这里面总有学经济的吧。范宇暗自庆幸,过去不予余力的收罗各方面的人才,现在他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

“有的指挥官,我这里登记的33人属于大学经济学方面的专科学生。”邦妮说罢,罗列了一大堆名字以及他们简单的资料。

“停!”范宇摆摆手,他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看,怎么办呢?范宇眼睛一转:“干脆,就战时经济如何稳定物价为题,叫他们写一篇白话文,让我看看再说!”范宇随便在名单上,点了10个人。“记住,叫他们写白话文,千万别写文言文,之乎者也,我看着头大……”范宇痛苦的摇摇头。

“好的,指挥官。”邦妮笑笑。

“我在这里等,4个小时后,叫他们交答案。”范宇伸出了4个手指头。而在他面前的那份名单里,有个叫薛桥的人,他的名字处于高亮状态……

第一百零三章 经济学家

薛桥,2004年10月25日,生于江苏无锡县礼社镇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15岁那年的一天,正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初二的薛桥听到噩耗:爱面子的父亲在50岁生日的前几天,害怕债主逼债,悬梁自尽。半年后,薛桥辍学到杭州铁路车站当练习生,学习会计。20岁的时候,薛暮桥已经成为当时沪杭铁路车站中最年轻的站长。

范宇的部队至淞沪战场撤退时,薛桥带着他的家人,登上了独立38旅的列车。随着众多逃难的难民一起,向众人认为的大后方——汉中前进。在军队登记人员的时候,他注意到,凡是有高学历的人,都给予了较好的待遇。于是,他根据自己所学习过的会计知识,报名为经济学专业,然后谎称自己的证书在逃难时丢失了。

军队的人当然不会去核实,只是简单的提了几个问题,叫他写写字,做一个简单的统计表,便认可了。一路上,他和家人不但得到了较好的照顾,军队的人还保证,到达汉中以后,他能优先被介绍工作。但他同时也被警告,一旦发现他并没有相应特长,而是欺骗军队,那就要面临被监禁的危险。薛桥当然很有自信,在签署了一份保证书后,他和他的家人甚至被安排到了一张座位。

一路奔波了好几天,当火车达到汉中附近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一下车,他简直惊呆了,他一直以为,中国的内地是一个落后的地方,至少比起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应该落后许多。可眼前的这个汉中(此时,他实际到达的是汉中郊区)高楼林立,巨幅广告,霓虹灯随处可见,这俨然一个小上海嘛。

随即,他真的被军队介绍到了一家名为中华科技的公司,干起了新的工作,做了一名小会计。薛桥真是想不通,军队居然还给平民推荐工作!

随着工作的进行,他很快就注意到,虽然这个名为中华科技的大公司有很多的项目都在做,但总的说来,这个公司居然不赚钱。实际上,除了下属的一个叫中华石油的子公司还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其他项目基本都是只出不进,整个公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赔钱货!真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大公司,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薛桥一边认真工作着,一边暗自进行着调研,试图为公司摆脱困境出谋划策。

这天,几个穿黑西装的人忽然来到薛桥的办公室,说公司要对他进行考核,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白话文的文章。接着便将薛桥带到另外一个单独的房间,并出一题:战时经济如何稳定物价。于是,薛桥结合自己进行的调查,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发行数量,而不取决于它所包含的黄金价值,并就公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文章很快就被不知道哪里来的,穿黑西装的人收走了。薛桥不以为然,以为这真是公司的例行考察。不过,那几个穿黑西装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普通的人,倒像是训练有素的军人。随后,他又发现,全公司上下,只有他一个人接受了这个考察。这反倒让他不安起来。难道,自己的秘密被发现了?他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情绪瞬间跌落到了最低点,在忐忑不安中回到了家中。

妻子是一个很细心的女人,当薛桥回到家的第一眼,妻子便发现了他神情上的异样。于是便上前询问发生了何事,薛桥毫不隐晦的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妻子。漂亮的娇妻嫣然一笑,问道,你是否对自己的文章抱有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