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问题出口,周瑜当即呆住,不知如何作答。身边孙策则迫不及待的说:“自然是先有的鸡了!”

“那鸡从何来?”栾奕笑着问。

“自然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孙策答完才觉得自己给出的答案大大有误,改口说:“那便是先有的蛋!”

栾奕又问:“那蛋从何来?”

“自然是从鸡肚子里下下来的!”大乔小乔理清逻辑,看到自诩聪慧的周瑜和孙策一副窘态,顿时咯咯低笑起来。

栾奕亦是暗暗偷笑。心想,就不信这“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千年来难以破解的哲学困境难不倒你美周郎。他正了正色,道:“鸡、蛋一说先放一边,先来说说这先有分工,还是先有交换之事!”

88生命的起源

栾奕以袖遮面满饮一盏美酒后,将个人理解的交换、分工先后次序讲了出来。

他向周瑜强调,世上之所以出现分工和交换,是因为人有需求,可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多需求是以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精力无法满足的。怎么办?于是便有了分工和交换。

归结而言,需求是分工和交换出现的根源,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是基础。

同时,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对人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最明显的一点,不同的环境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生产资源,比如说:生长在山中的古人,最早以采摘果实、捕猎生活,生活在河边的人以捕鱼为生。在上古时期,山林中的人可能就无从见到鱼类,离开鱼类他也能生活下去,所以这时他对于鱼是没有需求的,或者可以说他这种需求是隐藏的、隐形的。随后他见到鱼类就产生了对于鱼的需求,但这时他并没有捕鱼的的技术,怎么办呢?他就用果实换取鱼类!同样的过程比之于以鱼类为生的人类!

可见,分工的存在先于交换,只不过这种分工并非人为,而是大自然铁律影响下,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分配了不同的工种及相应产物,又因人们对不同产物的需要,再延伸出来的交换。

讲完这些,栾奕轻抿一下干裂的嘴唇,又端起酒盏来,一饮而尽。“周郎可明白了?”

“环境影响世人?”周瑜沉思低喃,后行礼,正色道:“听子奇先生一言,瑜茅塞顿开。只是……”

栾奕问:“噢?对这先有交换还是先有分工之事,周郎还有不解之处吗?”

“非也!”周瑜摇了摇头,道:“先生讲得详细,瑜听得明白。”

“那……”栾奕不解!

周瑜俊朗上,露出几分少年独有的,略显可爱的腼腆,道:“瑜想提之问,与《原富》无关。实想知子奇先生刚才所说,问题之答案。这世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生大才,想必心中早就有解了吧?”

“大才之名,栾奕实不敢当!”栾奕摆手谦虚,环视一眼坐上诸人,见周异、孙坚、桥玄、关羽、张飞无不直勾勾看着自己,孙策、大乔、小乔几个小孩更是眼巴巴,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唯典韦心中有解,姿态端庄。

栾奕不由暗暗自得。他缓缓道:“要解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必须先从生命的起源说起……”

一听栾奕要讲解生命的起源,满舱人等眼神中露出的向往神色愈发浓重。

在中国大陆21世纪的教材中,生命起源诸多学说之中,进化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按照达尔文对进化论的诠释,世上最早的生命体乃单细胞生物。在数亿年的进化过后单细胞生物慢慢进化成了多细胞生物、海洋微生物、藻类海洋生物、海洋动物、两栖动物……随后登山陆地,演变为植物和初期的冷血动物。再往后,部分动物进化出了翅膀,具备了飞行能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禽。再然后,数百万年前的某一天,一只禽在不经意之间,下了一枚特殊的蛋,所孵化出来的仔儿外表羸弱,个头也比父辈小得多,这便是最初形态的鸡了。当然,这还是野鸡。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人,学会了捕捉野鸡,并知道将其捕捉回家,予以饲养,如此又经历成千上万年的变化,家养的野鸡生出来的后代,一代比一代羸弱,最后连飞行的本领都退化掉,真正变成了家禽……

由此可见,按进化论的观点,在这世上先是有的鸡蛋。

不过,如今栾奕可不想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诠释生命的起源。至于原因——别忘了,他现在可是圣母教的大教主,是堂堂一个宗教的领袖,而不是什么自然科学家。一切与宗教相背的科学理论都是他应该抵制的对象,即便不抵制,也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