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 (第1/4页)

只听“唔”,孙策如同布袋一般被太史慈推出了七八步远摔倒在地。接连翻滚好几下才卸去巨大的力道,咧着嘴站起身来。虎目之中露出惊骇之色。

“这厮怎么这么大的劲儿?”转念一想,方知其中暗含蹊跷,稍作追忆想起当年栾奕在洛阳宫中迎战安息第一勇士赫拉克勒斯时,曾用一套技法精湛的武术将力大无穷的赫拉克勒斯打的灰头土脸。据人说,栾奕这套拳法最善借用巧劲,拳名太极。

显然,眼前的太史慈便是用了太极拳的路数。

自孙策建立基业以来,他一直把栾奕当做人生中最大的假想敌。对栾奕的一切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他钻研栾奕的书籍、言行,试图借助阅读这些书籍在思想上超越栾奕。然而,在通读过二十遍《原富》《神才言集》之后,他惊讶的发现栾奕的思维当真是天马行空,博大精深,天文地理无所不容,格物算学无不精通。无论他怎么努力所触及的不过就是皮毛而已。就连以聪慧著称,为人高傲的张昭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平生所学不及栾奕万一。

钻研许久收获不多,孙策还专门派人赴颍川,把栾奕的启蒙恩师岑夫子掳到江东,逼问其当年到底都教了栾奕些什么。

岑夫子笑了笑,答曰:“唯四书五经而已。”

“那为什么栾子奇懂得这么多东西?”

岑夫子一脸骄傲,“吾徒聪慧,自悟得之。亦或确得圣母眷顾,赐其非凡智慧。”

372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岑夫子一脸骄傲,评价栾奕道:“吾徒聪慧,自悟得之。亦或确得圣母眷顾,赐其非凡智慧。”

孙策才不信什么圣母显灵,赋予栾奕无限知识之说。不过他确是深信栾奕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栾奕不似庞统那般过目不忘,也不像程昱那般博闻强记,更不似郭嘉那么灵活。若论智力,不过就是个中上之资的普通人罢了。

之所以能以普通人的智慧在汉末赢得这么大名望,受万众仰望,乃是借了前生的知识。

来自21世纪的他,毕竟在前世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并最终获得了大学研究生学历。什么叫研究生,英语称研究生为master,直译过来便是大师。代表着对某一领域,有一定的认识。

他对世界的认识足比公元二世纪的汉人多出十八个世纪。正所谓高瞻远瞩,栾奕站在世界文明数年历程中众多科学、文艺巨匠的肩头眺望公元二世纪的地平线,自然看的就比别人远的多。所以才完成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伟业。

这一点孙策永远望尘莫及,除非他的躯壳里也有一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

孙策自知在谋略上难以企及栾奕,便开始在武艺上下功夫。他用了足足五年的时间针对栾奕的锤法创出一套枪术,专门克制栾奕天生神力的特点。

除此之外,他还探访了栾奕数次战斗的目击者,借他们的口还原当年战斗的场景,并以此为参照进行过有针对性的演练。洛阳宫栾奕与赫拉克勒斯的那场巅峰对决便在此列,在对那场战斗进行一番模拟之后,孙策逐渐摸到了对付太极拳的办法——太极拳是后手拳法,善守而不善攻。再有便是太极拳拳法出众,但终归是套拳法,下三路的技击不多。如果以腿法应对,腿比臂展要长,便可借攻击距离予以克制。

所以在逍遥津下,当太史慈用出太极拳的时候,孙策一点都不陌生,脸上非但不忧,吐一口嘴里的鲜血,露出欣喜的笑容。他立在原地,把铠甲衣襟往腰上一别,挑衅似的向太史慈摆了摆手。

诚如孙策所料,太史慈果然犯了难。他练习太极数年之久,还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出击该如何出手。

站在寨墙上的关羽看到太史慈迟迟没有出手,立刻猜出其中缘由。随即冲太史慈朗声大喊:“斜行傲步!”

关羽是谁,那可是栾奕的结义二哥。想当初栾奕刚刚“创”出太极拳法的时候,还只是一套拳路,并不能运用到实战技击。后来合栾奕、典韦、关羽、张飞、王越五人之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研习、演练才搬上实战平台。

可以说,关羽是太极拳实战拳法的创始人之一,其对太极拳法要义领悟之深可想而知。

所以,听到关羽指点的言语,太史慈心头一松。果断按照关羽所说,双脚开立,踏着斜行傲步缓缓靠向孙策。

“高探马!”随着关羽一声暴喝,太史慈身体陡然绷直,上体前倾右掌直拍孙策面门。

孙策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左腿高抬一记鞭腿将太史慈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