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他们的话音一落,大殿上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嗡嗡地响起一片。

李隆基咳嗽一声,大殿上立刻就安静下来,他说道:“太医院,这件事怎么说?”

太医院的院正崔承宗平时没有上朝的资格,今天他是特地被叫来参加朝会的。他说道:“寒热症又称为伤寒症,古已有之,秦朝始皇执政时期,在江淮地区爆发过大规模寒热症,涉及146个县,死亡人数多达59万人。

东汉时期,在洛阳一带也发生过大规模寒热症。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写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说的是他的宗族十年时间死了三分之二,其中主要死于伤寒。

晋朝洪武年间……”

“行了。不要再说这些没用的了,朕就问你,治疗寒热症可有良方?”李隆基懒得听他嗦,直接打断了他。

崔承宗说道:“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记载,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加水煎煮,趁热服用,令其发汗。臣等为贵妃娘娘开出的方子,就源出于此。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

他的话音未落,高力士慌慌张张地跑来喊道:“陛下,陛下,贵妃娘娘不好了。”

李隆基腾等一下站了起来,问道:“贵妃怎么样了?”

高力士说道:“贵妃娘娘病情突然发作,已经昏过去了。”

李隆基无心再处理朝政了,他一边走,一边说道:“防治瘟疫的事情,由杨国忠负责处理。”话音未落,人已经不见了。

太子李亨一阵后悔,他不相信李二宝的话,白白错过了一个在李隆基面前表现的大好时机。

他返回东宫,叫来了李豫和李澄卉,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赶紧去妙音坊,把那个李二宝请来。”

驿馆。

就在昨天,安燕儿还和安庆林大吵了一顿,她不能白拿人家李二宝的胡珠,何况,人家李二宝还是为他们好。因此,她坚决阻止安庆林等人出门。

安燕儿软硬兼施,甚至不惜大吵大闹,终于让安庆林等人同意,在驿馆里再憋三天。

此时,瘟疫爆发的消息,已经传进了他们的耳朵,安庆林一个劲儿地后怕。安燕儿则洋洋得意。

史朝忠说道:“我二宝兄弟真够意思。”

方天明叹道:“李二宝真是个神人啊。”他说出这句话可不容易,他的师哥杨牧劳号称大唐第一高人,他这个做师弟的,自然也是眼高于顶的。

妙音坊。

妙音坊里,所有人都暗自庆幸,投向李二宝的目光中,全都充满了敬畏。

第五十七章 大帽子压人

大傻的父亲专门来感谢李二宝,他说道:“二、二宝,谢谢你了,你可救了我一家老小的命了。”他一激动,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了。

李慧娘、李白和颜真卿见到李二宝,都有点不好意思。好在,李二宝也没有提起以前的事情,避免了大家的尴尬。

现在,大家对他都十分信服,一齐说道:“下面,咱们该干什么?”

李二宝说道:“暂时什么也不干,大门紧闭,不准任何人进出。看情况再说。”

东宫大门口。

李豫上马,带着一队侍卫,正要出发。李澄卉也骑着一匹枣红马出来了,她说道:“兄长,等一下,我和你一起去。”

李豫皱着眉头说道:“小妹,你去干什么?寒热病闹得这么凶,别被感染上。快回去吧。”

李澄卉说道:“兄长,我还是和你一起去吧,人家已经提前告诉咱们了,可是咱们不相信他,难保他不会有情绪。”

李豫一想也是,虽然李二宝只是个草民,自己让他来,他不敢不来,可是要是人家不情愿,不说实话或者说一半留一半,你又能够把人家怎么样?现在是有求与他,更不能来硬的。何况,自己对他还是很有好感的。

于是,他说道:“好吧,那就一起去吧。”

长安街头上,死气沉沉,一派萧条景象。偶尔有行人经过,一个个面带惊恐,行色匆匆,迅速消失不见了。

李豫等人奔驰在街头,不时能够听见街道两旁传出阵阵哭声,突然失去亲人的打击,令生者痛不欲生。

妙音坊。

李豫等人来到妙音坊,看到大门紧闭,外面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

李豫等人下马。一个侍卫上前用力拍门,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