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瞎话却无往不利。即便那个二十多岁的安|徽女孩只在韩雪那里培训了三天,台词还背得磕磕巴巴。有些地方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但是姥姥依旧是听得泪眼汪汪。就和听话匣子里播放小白菜一样,姥爷也是长吁短叹,最后一拍大腿:闺女,就留下吧!

姥姥姥爷、父母都有了保姆,韩燕手下现在也多了五名新员工,洪涛这个计划基本就算是成功了,但是他很不高兴,因为这个计划里最重要的就是替自己找一个保姆,但是他提出的那个要求,不光是他去了好几次没找到,就连韩雪和韩燕这种几乎天天都去转一圈的人,也都没找到一个哪怕沾一点边儿的。

其实想想也对,能跋山涉水跑到京城里挣饭吃的,估计没一个是傻子的,如果像洪涛说得那么笨的人,估计在坐火车的时候,就已经坐错车,去广|州了,根本到不了这里,就算他或者她本人愿意出来闯闯,他或者她的父母也不会这么缺心眼,眼看着孩子出去送死,所以洪涛暂时是死了这条心。

也不是他想死心,而是他有一些正经事儿要去办,先是托人找来的那几位专业人士到位了,这几天已经过来开始帮他对那些歌曲的伴奏进行改编和完善。这几位专业人士其实也都是学生,他们是音乐学院的在校生,一共五个人,三男两女。他们原本自己也是一支乐队,但是并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好的作品,完全还处于翻唱别人歌曲的程度,顶多是录制一些小样,有事没事就往各个音像公司邮寄邮寄,根本也没报什么希望。

有没有名气和有没有能力,往往是不相等的,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还是不错,刚来了一会儿,就对洪涛的一首曲子提出了两个问题,按照他们的意见改过之后,果然效果要好了一些,也更接近洪涛记忆中的原曲了。所以说专业就是专业,要是都差不多,人家没事去上好几年学何用?

另外就是由丽都健身美体中心赞助、京城电视台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健身舞蹈大赛就要开始了,为了让这一届本来就内定的比赛更具影响力和含金量一点,洪涛总共投进去差不多二十多万的资金。其中多一半都是支付的电视台的制作和组织费用,另一少半则是遍请名人名家到比赛现场担任评委。从初赛到复赛一直到决赛,各种演艺圈、文艺界的名人像走马灯一样轮番出现,即使你不懂得啥叫健身舞蹈,但是光看这些名人你也得鄙视一下自己为啥这么孤陋寡闻吧。

要说这时候的名人真的那么好请吗?就算人家肯来,洪涛掏得起那个出场费吗?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应该提出来,八十年代的名人,和二十一世纪的名人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即使你再有名,你在单位里也比别人多拿不了几块钱,说不定还要更少,因为大家都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工资高低不看你的名望,而要看你的资历、工龄和级别。

所以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很多名人也意识到了挣钱的重要性,于是走穴这个词儿开始慢慢兴起,往往一个穴头联系了一批歌唱、舞蹈、曲艺演员之后,就会先垫资举办一场演出,然后从门票收入中分得一部分,再用这部分收入来支付这些演员的工资。

这种走穴一般都不去大城市,而是到中小型城市里去演,演出规模也不像首体、工体那种上万人的,一般都是找个小剧场、凑上七八个演员就开演。像当时最红的那种歌星、影星,演出一场的费用一般也就几十块钱,据成方圆和陈佩斯回忆,1988年他们的出场费也只有一百元。

洪涛开出的价格要更高一些,一线的老演员、着名演员,一般都在五百元左右,再往下就是三百元,再往下就没了,那些不太红的人他根本就不要,必须保证质量。至于为什么开出这么高的出场费,原因只有一个,这些评委也好,嘉宾也罢,都是由主办方私下打好招呼或者暗示过的,不管是单人还是三人比赛,冠军都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谭晶,剩下的去争夺第二名就好了,至于第二名是谁,洪涛觉得还是要凭现场发挥嘛,必须要公|正、公|平!

本来洪涛还想再雇上几百名观众去给谭晶助威,这玩意他有的是,光是这几所中学里的初中年级学生,他就能招呼来一半儿,急了高中的也得给面子,洪涛发话了,你敢不去,你还想在学校里混了不?不用洪涛吱声,你们学校自己的人就得天天折磨你。但是这是电视比赛,还不是直播,现场的观众人家电视台已经准备好了,根本不用洪涛操心,他支付的那笔比赛费用中,就已经包含了这方面的费用。

花了这么多钱、托了这么多人、舍了这么多人情,这场比赛不成功都对不起那些名人的捧场。刚开始预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