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项羽分明有些着急了,但他还隐忍未发,他知道大主意自然还得他自己拿,这关键的一仗也主要是在赌他自己的命运,别人有退路他却没有。他有些略有所思地看着大家,虽然他的手下干将们不乏主动请战者,但他竟保持住了从未有过的冷静;他的“亚父”范增也一向以善于望气、占卜闻名,这一次也不知道他是否有意为之,他只说凡事皆大顺,然而那底气,感觉却竟不似他一贯的那么十足。

“天道者,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①!今始皇帝死才不过一年,而天下诸侯蜂起,故而乃见其非有道‘王者’也!今自周平王创东周基业已历五百余岁,真王者之兴,正在此间!恰在汝辈之中,也未可知……”范增最后这样勉励大家,可是却少有人应声。

这件事自然也让在一旁侍立的韩信深思了好久,他已揣度出了项羽的矛盾心境,但他也更知道这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东西是项羽所真正惧怕的!因此,作为楚军中的一员,决死沙场的命运乃是无可置疑地就摆在了这位执戟郎中的面前,他所要考虑的已不是该如何侥幸逃过这场战争,而是要像项羽那样,谋划着该如何赢得这场众寡悬殊的战争。

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也是到了真正考验自己、证明自己的时候了。

会场中一时陷入了沉默,此时的韩信终于按捺不住自己了,他就如诈尸一般躬身向项羽大声启奏道:“禀上将军,臣下有一言欲奏明之!”因为他开口时非常得激动,结果惊出了不少人的冷汗,大家立马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冒失的小子。

沉思中的项羽也被震了一下,可是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于是爽快地说道:“哦?你还有什么高明的见识,那就不妨说来听听。”

如此韩信便正色道:“臣下无他高明识见,只愿为上将军陈说一破敌必胜之理……”

此时竟不免有些人开始哄笑起来,果真是一个没头没脑的家伙啊,那些堂而皇之的话还要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再罗嗦嘛。但是项羽这次却表现得很大度,他一摆手让大家肃静,乃道:“好!快讲!”

“臣下觉得惟今只有两个字可以为我军辟得一条生路……”

“哪两个字?”项羽急不可耐地问道。

“敢——死!”

韩信话音一落,大家又不免哄笑了一回,不过项羽却在示意让他继续说下去。

“士怀敢死之心,则无有不败之敌!愤然敢死虽我大楚男儿之本色,然行阵之中、生死悬于一线之际,难免就有一、二欲侥幸偷生者,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此我军逢强敌则必危矣!若绝人人之反顾踌躇之心,但有一往无前之意,凭我数万大楚好男儿,则何强敌愁不破也?!愿上将军三思……”话韩信没有明说,他只是希望能启发一下项羽。

语毕,项羽击案而起,于是慨然直视着韩信道:“正合吾意!正合吾意!但此事更当从长计议……”

这一回大家听得还是有些迷糊,不过既然上将军都大加赞许了,大家也只得怨怪自己兵书读得少了,项羽的权威他们还是不得不服的。

最后,项羽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便决定先行派出一员猛将率领一支劲旅去试探一下秦军,尤其更要像一个楔子那样紧紧塞入漳河两岸的两股秦军当中,以此来断绝北围巨鹿的王离部秦军的粮道,并借此紊乱王部的军心。而且,若能顺利将章、王两部分割,那么那些正在坐壁上观的诸侯各部也应该会有所积极的行动。

然而结果既令项羽大喜,又令他怒得挥剑将自己的几案砍作两段。喜的是由猛将英布、蒲将军率领的这支先遣兵团两万多人已经得手,怒的是那些诸侯们却仍在继续小心、保守地观望着,而眼巴巴地呆在巨鹿北面一筹莫展的赵相陈馀,也只得再次派人来恳请项羽出兵。求人不如求己,细心的韩信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早已深知诸侯们的不可靠,而项羽这次也得深深地体验了一回。

而恰在这个生死关节,却也另有一位不速之客正迎着细细的风雪、向项羽的军营急切地奔来。她已经冒着寒冬行过了千余里……

① 这是儒家的理论,见《孟子•公孙丑》篇。 。 想看书来

第9小节、美人如花

这时候已近腊月寒冬,可是天却不甚严冷,那河里的水也不过才结了岸边一层薄薄的冰,否则漳河两岸的秦军早就连成一气了。

这一日午后天上飘下了细细的白雪,楚军大营中已经几天不得休息的项羽终于暂时躺下了,韩信等亲随就守在大帐外。韩信两年多来又再次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