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复小手段,一点杀伤力也没有的,可她偏要不时来这么一手,调节一下那种无处报复的憋闷心情;

另一个目的,宣泄。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通常采用的宣泄方法是唱歌跳舞逛街吃饭买东西,而她冯晶晶的宣泄方法就是走夜路。

大都会的宵夜凌晨似乎远离了沉睡的困扰,不仅是街灯明亮,霓虹招牌在闪烁,商家的橱窗精美无比,办公大厦偶有几盏未熄灭的灯,公交车按着规定的通宵时刻表经过站点,时尚拉风的跑车不时呼啸而过,而且更有电台在不间断地播出音乐类的节目。

走在那些宽敞的大道上,白日的喧嚣依旧停留,内心深处无法求得平静,于是,她专挑那些偏僻的、灯光全无的路段,独自一人,肆无忌惮地经过一个又一个路口,任猥琐之徒被一一打趴,快乐地捕捉身后细微的声响,如此,内心那些险恶的波涛仿佛又风平浪静了。

和沈樱相交这段日子,平心而论,她确实是个不错的朋友,但是,有时候,她那种一惊一乍的态度,还真是令人有点吃不消。

做城市拾荒者,对沈樱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她的家庭尽管不宽裕,可是不缺吃不缺穿,小日子过得也还算滋润,所以,她嘴里嚷嚷没钱,却绝不会去主动赚一分钱,她宁愿少吃一点也行,除非是山穷水尽、逼上梁山,但也不可能如冯晶晶一般去做城市拾荒者。

要是沈樱知道她是怎样维持生活的,还不咋呼个没完?!冯晶晶正是深切明白这一点,才不对她言明这件事情,独自去赚钱养活自己,不让家里操心她的生活费。

至于,为什么选择做城市拾荒者,除了需要生活费,还是有一些其他因素的。

冯晶晶经历了表演艺考的大半过程,再加上前世的表演技巧训练,她已经相当清楚自己的实力,更加坚定了考试必过的信心,况且,前生虽然是个二流大学毕业的毕业生,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演艺经纪人,经历过的事情不可谓不多,又兼任霍瑞儿的表演指导一责,表演实践难以想象的丰富。

连冯晶晶自己都不明白,其实她的表演功力已堪比拟韩俊钦一类的老戏骨,又加上现世六年的生活体验,这让她的眼界更加开阔,而不是狭隘地局限在自我中心的一个基点,她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成功伟大的演员,并非只有在舞台上彩排、演出才能磨练演技。

“芭蕾女皇”——安娜•巴普洛娃,是20世纪初俄国乃至全世界的芭蕾巨星,曾有评论家这样分析她的成功秘诀,“她无时不在训练,无时不在彩排。她从不因获得荣誉而停步不前。”正是如此自我鞭策的严苛训练和一丝不苟的艺术作风,这个出自圣彼得堡贫民家庭的女孩,才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

表演技巧是死的,训练方法大同小异,就那么多,即使进入学院学习,所获得的也并不会多到那里去,相反,最最困难的,并不是表演技巧的获取,而是,如何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生活化,达到演什么像什么的程度。

从国立电影学院毕业的表演系学生,其培训四年的演技,也有很多为人诟病的的地方,首当其冲一点,即是表演僵化,被人讽刺为“学院派”。

以城市拾荒者身份做演技训练,并不是冯晶晶的首创,而是国外许多著名表演院校训练学生演员的惯用方法,用别人意想不到的姿态,融入现实的生活,得到你要感知的生活体验,最后达到训练演技生活化的目的。

另外,冯晶晶的思维超过三十岁,可在外人的眼中,她还不过是一个十八岁高中没毕业的黄毛丫头,能够去什么地方工作呢,或者是说做临时工呢?

最累不过是去餐馆打短工洗盘子!

问题来了,她在b城所待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哪里有餐馆要她?即使有要她的地方,想必是那种破乱差、会狠扣工钱的餐馆,去那种地方,从天亮累到深夜,一天所得不会超过十元钱,更累得她耽误每天的晨练。

假使不去餐馆,能接纳她这个年纪打二十多天临时工的地方,多半就是去声色场所了。

出卖肉体得来的钱,的确又快又多,也符合某些笑贫不笑娼的观点,甚至也符合某些演员上位必须卖肉的观点,再退一步,比起卖肉,她完全可以依赖韩睿康,也可以乖乖投入李慕容的怀抱……

如此这般,多么轻松,而她只需要付出看似不值钱的青春肉体,或者精神的依赖,那些她需要的东西,她梦想的东西,都成为她囊中唾手可得的玩意,轻易凌驾于众人之上。

毕竟,青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