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赵武扭了扭身子,悠然神往的回答:“我现在最想念家中的浴池,好温暖啊!”

悼公点点头:“既然武子一心回家,那么寡人许可新军回国休整。韩元帅那里公务压身,武子回去后多替元帅分担一点。”

赵武起身告辞。他走出国君的大帐之后………帐内人继续讨论虎牢关城守的官衔,栾黡表现出自己的强横态度。国君不放心,担心栾黡过度征敛使诸侯国厌烦,他任命栾黡为虎牢城守后,又提议张老为虎牢副城守,辅佐栾黡进行征税工作。

各项安排讨论完毕后,国君走出军帐,邀请荀罃与栾黡同行,巡视赵武修建的虎牢新城。

第八十一章终于称霸天下了

这座虎牢新城采用了类似唐朝的“里坊”,每个巷道都用厚厚的土墙间隔,巷道口竖立着一排可移动的木栅栏。每到傍晚时分,木栅栏关闭,各个巷道都成了封闭的区域。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防火,另一方面则是让列国的军队划片居住,互相不干扰。

国君巡视完成虎牢城的建筑,嘴里啧啧赞赏:“早听说赵城整洁繁荣,这虎牢城是不是仿造赵城建造的。寡人自登位以来公务繁忙,一直有心去赵城游玩,却没有片刻闲暇,这次回国后,一定去赵城看看。”

荀罃在一旁解释:“这座虎牢城与赵城基本相似:赵城也有类似巷道,但街巷口却不封闭。武子把虎牢间巷封闭,恐怕是担心列国军队驻扎虎牢期间,相互寻仇吧!”荀罃指的是齐鲁两国的世仇。这两国军队只要脱离了晋国的视线,彼此间就无所不用其极的使用暗杀、行刺、伏击等种种手段。而列国间类似齐鲁这样的仇敌也不少。这些人在霸主国的压迫下,一起出兵来到虎牢,但背后却互相恨得牙痒痒,总希望用尽各种手段除去对方。

在不久前,晋悼公召集诸侯的会盟上,鲁国的执政孟献子担任鲁襄公的礼相,鲁襄公居然在会盟仪式上给晋悼公叩首。当时荀罃大惊,说:“上面还有周天王在,而您给寡君(向他国人对自己国君的称呼)稽首,寡君很害怕。”

孟献子在一旁回答:“因为敝国地处东海,紧邻敌国,寡君把国家平安的希望全寄托在贵国国君的身上,岂敢不叩头!”孟献子当时那番话,表明在东方,齐国的霸道已经十分过分了。鲁目把国家安全寄托在晋国身上,可见齐鲁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可协调。

悼公感慨:“武子筑城的手段变化多瑞,总能因地、因时而异。下次国都筑城,寡人一定请武子主持。武子现在走了吗?”

栾黡回答:“刚才士兵来汇报,说新军已经出发。君上知道的,武子的新军向来移动如风,这会儿的工夫,没准已经跑出十里路了。”

悼公遗憾的叹了口气,栾黡继续说:“刚才士兵来汇报,说他是吴王寿梦的使节,听说诸侯在此会盟,他也要求参加会议,只是不知道这使节的真假。”

悼公大喜:“寡君登位三年,几经努力,终于使郑国归降,如今吴国也来会盟,太好了,我应当召集诸侯会盟手鸡泽,重申盟约。”

会盟诸侯,在春秋意味着“盟主上位”登上了霸主宝座。晋楚争霸多年了,这次连吴国也要求参加会盟,说明晋国终于在这场争霸战中赢得上风。

副帅智罃(荀罃)也很兴奋,他马上询问:“是否需要追回新军,或者通知元帅赶来鸡泽?”悼公回答:“修筑虎牢是你智卿的建议,这场会盟,就由荀卿来主持吧!”

智罃(荀罃)想了想,意味深长的回答:“看来吴国与楚国交战,吃了不少败仗啊!”

吴国向来如此,他与楚国交战,每遇失败就想寻找一位老大哭诉。但一等他稍有小胜,自然而然傲了起来,并以为:楚国是超级大园,咱把楚国都打了个旗鼓相当,干嘛要去做别人的小弟,不行!别人做我的小弟还差不多。所以,只要吴国要找人哭诉、要寻求结盟,甭问,最近它又被楚国揍了个鼻青脸肿。

吴国被人揍,晋国正中下怀。悼公马上又命令公族大夫荀会到淮上去接吴王,千叮咛万嘱咐,要求荀会态度一定要恭敬,要小心抚慰吴王那受伤的小心肝。吴国每次战胜楚国就称“王”,失败后找中原老大哭诉的时候,就去掉王号,估计那厮现在又是“吴君”了。

考虑到齐国的大国地位与不逊态度,召集他来结盟的人选也几经选择………“晋国第二才子”士匄受命出使齐国。士匄对齐国的通告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在春秋这个词汇贫乏的时代,士匄话里有话的说:“寡君派我前来,是因为现在局势不稳,大家对于灾祸缺乏防范。寡君希望和兄弟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